65岁的赵大爷(化名)有着2年乙肝病史、1年前确诊肝硬化,因合并肝癌未规范治疗,近半年来反复遭遇黑便与呕血的折磨。今年7月,一次因进食不当引发的大出血,让他单次呕血量高达800ml。更棘手的是,他还合并有心房扑动、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身体状况非常差。
日前,赵大爷前往西北大学第一医院求诊。面对这样一位病情复杂的患者,医院介入科团队经过缜密评估,决定以TIPS技术为核心,为患者量身定制一套三重联合救治方案。TIPS技术全称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大出血、顽固性腹水、门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微创“利器”。它通过颈静脉穿刺,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人工分流通道,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具有创伤极小(仅需穿刺即可完成)、能同步处理多种并发症、操作精度达1mm以内等显著优势。目前,全球每年开展该手术超10万例,被医学界称为门脉高压出血的“终极防线”。
既要成功解决棘手的消化道出血问题,又要妥善处理由肝硬化、肝癌等基础病症引发的并发症。一台手术需同步攻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间接门静脉造影+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三大技术难关。手术当天,介入科张海福主任带队密切配合,正式展开一场生命营救。第一关造影探路:专家团队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穿刺,通过显影技术,清晰查明肿瘤“供血快、退血也快”的特点,摸清门静脉分布情况,以及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异常连通的瘘口,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第二关TIPS技术快速降压:从患者颈部静脉穿刺,建立起一条分流通道,同时把胃左静脉堵住,有效缓解门静脉高压问题,同时防止消化道再次出血;第三关栓塞断供:专家团队把导管精准送到肝左动脉的细小分支,成功堵住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的“异常通道”,进一步巩固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手术共历时1.5小时,最终“三重术式”均精准落地,成功一次性解决了消化道出血、门静脉压力过高、肝动脉-门静脉瘘三大麻烦。
“肝动脉-门静脉瘘作为肝动脉与门静脉之间的异常通道,会打乱正常的血液循环。肝动脉压力较高,而门静脉压力相对较低,两者异常连通后,高压的动脉血会直接流入门静脉,导致门静脉压力急剧升高。这就像一条本应按正常路径流动的河流,突然出现了一条‘捷径’,使得下游的门静脉系统承受过大压力,容易引发消化道出血,就像赵大爷出现的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对于本身就有肝硬化、肝癌等基础肝病的患者来说,会进一步恶化肝脏病情,加速肝功能衰竭的进程。”张海福主任坦言,这例手术的难度远超常规病例。因为患者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距离仅1.5cm,再加上多种基础病的“叠加buff”,每一步操作都如在刀尖上跳舞。手术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医院介入团队已具备处理复杂肝病的硬核实力,更将TIPS技术的应用向前推进了关键一步,为复杂肝病救治开辟了新路径。
西北大学第一医院介入科团队表示,将继续深耕技术,让更多像赵大爷这样曾面临“救治无望”的患者,逐步走向“可治、可控、可愈”的新生,在与复杂肝病的较量中,为生命筑起更坚固的防线。
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