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门面
簸箕鱼三味
鲜活鲩鱼现杀,鱼头鱼骨斩得块块匀称,鱼肉片成薄片,再分别裹上剁椒、陈皮豆豉、花椒腌入味。腌好的鲩鱼和时蔬整齐地铺在装有陈村粉竹簸箕上,大火猛蒸5分钟就能出炉。
这样做出来的鲩鱼不仅鲜美嫩滑,还能一次品尝三种口味,一口鲜一口香一口辣,让人直呼过瘾。
水牛奶浸鱼片
鲜鲩鱼切片,用少许盐和淀粉抓匀。锅中倒入水牛奶,与丝瓜、木耳、海鲜菇煮到冒泡,再轻轻推入鱼片,待鱼片变色、浮起即可捞起。
尝上一口,奶香裹着鱼肉的甜,在舌尖化开,带着鱼鲜的水牛奶汤底更是香气四溢,让人一碗接一碗停不下来。
五指毛桃焗鸡
将广西走地老鸡切块腌制入味,用高压锅压5分钟,再转入砂锅,铺上五指毛桃根,小火慢焗,让独特药香一点点渗进鸡肉里。
这样做出来的鸡肉紧实但不塞牙,香到连骨头都想嚼碎。
菊花拆鱼羹
鲜鲩鱼肉两面煎得金黄,再细心拆成无刺鱼碎,回锅煸炒增香后,倒入鱼汤煮沸,此时下入粉丝、丝瓜、木耳丝、胡椒粉等煮5分钟后,倒入薄芡调至羹状。
起锅后撒入新鲜菊花瓣,奶白羹汤裹着菊香与鱼鲜,入口顺滑、口感十分丰富。
冰镇咕噜肉
这道菜特地选用纯瘦肉,减少传统做法带来的肥腻感。
刚出锅的咕噜肉铺在冰块上,外酥里嫩,酸甜带着冰爽,越吃越开胃。
菊花刺身
选用中山小榄产的可食用菊花,摘下花瓣洗净,再用冰水浸泡10分钟保持脆嫩。摆盘时撒入菊花糠、菊花蜜、花生油和白砂糖。
新鲜的菊花瓣入口脆嫩,甜香中带着一丝清冽,解暑又解腻。
“知珠侠”二维码
漫步唐家山房路,脚下是被岁月磨得温润的青石板,两侧是错落有致的老建筑,时光仿佛在此慢了半拍。
随意往小巷深处绕拐两步,视线忽然被一处雅致的门面吸引——“山房里顺德家宴”几个字静静悬于门楣,木质纹理间透着几分质朴,推门而入,便闯入了一片满是顺德烟火气的小天地。
踏入“山房里”,几只宽约45厘米的竹簸箕就撞进眼帘。老板无魏热情地介绍道,这是制作地道簸箕菜的必需品,簸箕菜是顺德的传统名菜之一,也是“山房里”的主打招牌菜。
这位笑声爽朗的青年来自茂名,在珠海的餐饮江湖摸爬滚打了7年。最初他的计划并非做顺德菜,而是开一家湘菜馆。
2020年,无魏正与合伙人四处寻觅精通湘菜的大厨,命运的转折却在一次招聘中悄然降临——他遇到了一名正在珠海“揾工”的顺德菜厨师。
这位师傅有着20年的顺德菜烹饪经验,对食材的处理、调味的分寸,熟得像刻在骨子里。当无魏品尝到师傅烹制的簸箕鱼时,那地道的风味让他眼前一亮。
当时,珠海专门烹制簸箕菜的餐馆寥寥无几,与师傅的相知相遇,让无魏和合伙人下定决心,在唐家古镇开了一家顺德餐馆,并积累了一批忠实食客。
今年年初,无魏将店铺迁到人气更旺的山房路,并改名为 “山房里”,让这份顺德味在新址继续传递。
懂顺德菜的老饕都知道:食材差一点,味就差千里。
店里的鲩鱼、水牛奶、陈村粉等主要食材,全是从顺德直运过来的,就为还原最正的顺德味。
最讲究的当属鲩鱼,先在咸淡水中 “吊水” 一个月,等把鱼体内多余脂肪消耗,逼出杂质后,再现杀现片。此时的鱼肉紧实、腥味淡,满口都是淡水鱼的清甜,鲜到上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掌勺的大师傅还藏着一手 “菊花衬鲜” 的好手艺。菊花拆鱼羹、菊花墨鱼饼、菊花刺身,都是他的拿手好菜。
这份对食材的较真,也换来了食客的偏爱。
常有顺德本地人吃完放下筷子就赞“对味”,说吃出了家乡的熟悉感;还有的港澳食客更执着,专门驱车而来,就为这口在别处难寻、地道又有菊花香的顺德味。
若是逛累了山房路,不妨来“山房里”坐一坐,在弯弯曲曲青石板巷里,尝一口竹簸箕里的顺德鲜,用一顿饭的工夫,把顺德的温润与烟火,都装进胃里、记在心里。
文字:陈淑娴
图片:陈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