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桌宴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梁冠贤 摄
本报讯(记者张帆)3月30日,一场独具特色的长桌宴活动在斗门区斗门镇斗门村深潭村(自然村)举行。扎狮头、醒狮表演、唱粤曲、品美食……活动聚集本土美食与文化元素,并通过今后常态化的举办方式,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展现斗门镇在乡村振兴和 “百千万工程” 中的创新实践。
简洁而庄重的上菜仪式过后,一道道极具当地特色的佳肴陆续上桌:叉烧肉质鲜嫩,令人回味无穷;清蒸鲈鱼原汁原味、鲜嫩爽滑;清蒸黄沙蚬,蚬肥汤鲜,春天气息浓郁;本土特色的虾米糍、田间地头的时令青菜……村民和游客们围坐长桌共享美食,别样的烟火味道、浓厚的欢乐氛围洋溢其中。
本次活动由下洲村和斗门村联合举办,旨在借力下洲村斗门印象小镇的文旅流量,转化为深潭村的发展动能,双向赋能、联动共富。“我们以‘产业联姻’模式,创新‘三共机制’,带动深潭村共同致富。”斗门印象小镇项目运营负责人姚海嘉表示,这“三共机制”是共谋规划,将深潭村果园纳入文旅动线;共建品牌,将长桌宴融入深潭村特色农产品;共育人才,带动深潭村集体和村民参与创业,增收致富。
“仅有长桌宴还不够,按照斗门镇的部署,要与周边的斗门旧街、御温泉、上洲村、下洲村斗门印象小镇等,打造纵向协作村居结对,推动各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共富,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斗门镇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