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奔涌向前的浪潮里,总有人坚守一方传统手艺和乡愁。
在香洲青蓝食街,有一家餐厅20年来每天坚持600公里运送食材到珠海,为在珠海打拼的你守住那份家乡的情和味。
何为“大碗菜”?“这是我们湖南人在农村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做菜的一种方式。原汁原味,纯朴,热情。”湘攸大碗菜创始人郁军说。
作为一名株洲攸县人,农村宴席上,一个个大大的碗、一排排等着上桌的热菜、一圈圈环绕在田间地头的乡音,是亲情、友情、爱情欢聚在一起最好的表达。
郁军的餐厅保留了记忆中湘菜最传统的菜式,20年里,这一道道“家乡味”唤起湖南胃对故乡的回忆:“就是这个味道!”
从攸县到珠海,600多公里的路程,一辆满载食材的大货车需要走10个小时。在珠海打拼的湖南人每年春节才走一次的路,湘攸大碗菜的送货车每天都在走。“他们每天10点从攸县出发,晚上8、9点就到了。”郁军说。
每天晚上,500斤湖南特有的食材一到餐厅就被搭配好放入冰箱,等待食客第二天的到来。这当中有湖南的鸡、鸭、牛肉,有每个季节都不同的蔬菜,有攸县豆腐、鲜笋、辣椒,甚至还有干椒粉、菜籽油。“当日鲜”的坚持,为餐厅赢得了食客的肯定。
为何要每日从600公里外运送食材?其实这是湖南人浪漫的季节限定。
春天属于香椿、春笋、蕨菜和地皮菜;夏天钟情于丝瓜、苦瓜、长豆角;秋天刚刚萌生出红菜苔和南瓜的鲜美;冬天享受冬笋、红白菜苔和冬苋菜的味道。
做餐饮20多年,郁军给餐厅提炼出“一菜一味,一味盖一味”的烹饪格言,要“敬畏食材”、了解食材。因为一道菜多加一种调料就会把一种食材原味覆盖掉,所以要发挥每一种食材的特点,减少调料的数量。
“做菜跟做人一样,讲德与善。”郁军说,在珠海20年,餐厅10年老员工占比超过40%,大家对这座城市、这间餐厅是认同且富有感情的。“衷心感谢老客数十年的支持,也希望跟新客结缘,欢迎品尝湖南味!”
血鸭
血鸭是湖南名菜,制作工序复杂,却因为开胃可口,下酒下饭,是湘菜馆里经久不衰的菜式。包裹了鸭血的鸭肉褐色油亮,到嘴里完全没有辛辣感的刺激,纯天然的辣椒素和鸭血对撞、中和,带给鸭肉别样的风味。
“鸭肉性微寒,所以多用姜爆炒。”讲起食材的特性,郁军信手拈来。“有人不喜欢吃鸭是因为害怕腥味,所以我们就用焯水、干煸两道工序,让鸭肉的腥味完全去除。”
最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跟在湖南吃到的炒鸡炒鸭不同,这里的血鸭几乎没有骨头。剔骨,是餐厅对于传统菜式的现代化处理。
削骨肉
削骨肉的纤维一层层富有弹性,咀嚼起来却很轻松,趁着肉香还在嘴里,配上一口青椒,辣味在舌尖绽放。
看上去简简单单的配料,怎么自己在家做不出来呢?郁军大方地分享了秘诀——窍门都在肉上。
郁军说,肉并不是从哪块骨头上削都可以的,必须取猪脸颊负责咬合的肌肉,才能焖煮2个小时,依然软嫩却不松散。
为了保证现做现卖的口感,上午和下午会分别焖煮两锅猪头肉,过了晚上7点半,基本上都卖完了。“许多老客进门第一句就是来个削骨肉,要是卖完了就会噘嘴发牢骚了。”郁军笑着说。
攸县豆腐
攸县香干是一个刻在攸县人骨子里的名字,2021年,攸县豆腐(香干)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只有攸县的水,才能做出那样的豆腐。
只见大厨把白白嫩嫩的攸县豆腐摊在锅中摇晃,不一会儿白豆腐就变得表面金黄。这时要把握时机下入五花肉末、干椒粉,再来一勺炖猪脸肉的肉汤。微微收汁之后,一盘豆腐只剩下了鲜味,咬起来不仅嫩,竟然还富有韧性。
蚕豆
在湘攸大碗菜,蚕豆这样的“小角色”也是来自湖南的“当日鲜”。
剥了皮的蚕豆是嫩嫩青色,和猪肉末一同翻炒之后颜色更加鲜嫩,一勺肉汤浇下去微微收汁,蚕豆完全入味。
用勺子舀起来的时候,蚕豆还是粒粒分明,到了嘴里却立即化开,软软糯糯,充满豆香和肉香。
春笋炒腊肉
新鲜的春笋甜脆可口,浸入了腊肉的烟熏味。腊肉肥瘦相间,肥肉入口即化。烹饪过程中的焯水步骤已经完全去除了笋的涩味和腊肉的杂质,让味蕾得到纯粹的体验。
“腊肉不用天天运输,我让家里人做好腊肉后先在熏房里放着,一段时间送一次,也是老家的味道。”郁军说。
文:金璐
图:陈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