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陶斯祎 实习生宁华梁)近日,关于流感治疗的时效性再次引起广泛关注。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感染病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感染病三科主任刘曦介绍,流感病毒在进入人体后的48小时内会迅速复制,因此这段时间被视为流感治疗自救的“黄金期”。在此期间内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存量,从而大大降低重症的发生概率。
刘曦表示,对于老年患者、小于5岁的婴幼儿、孕妇以及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和免疫缺陷人群来说,他们属于流感的高危人群,更需要及早服用抗病毒药物,否则疾病有可能发展成肺炎、严重综合性疾病等。即使超过48小时,也建议高危人群进行抗病毒治疗,以缓解病情的进展。
刘曦提醒,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最大的差异在于其严重性。虽然最快速、最精确的方法是病原检测,但是两者的症状仍有差异。不同人感染流感后的症状轻重不一,但出现以下症状时不能拖延,应及时就医:一是感冒持续三天以上,且服药后症状不缓解反而加重,包括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二是老人和孩子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症状;三是青壮年出现胸闷、心慌、气急、乏力、尿少伴脸肿等症状,这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预警信号。
刘曦强调,据WHO估计,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的重症和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属于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市民应加强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同时,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视流感疫苗接种,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每年流感流行株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