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乒乓球奥运冠军樊振东、陈梦和WTT杠上了。
12月27日,樊振东、陈梦先后宣布:由于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出台“退赛罚款”的新规定,自己不得已申请退出世界排名。
两位奥运冠军退出世界排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退出世界排名,对于运动员意味着什么?若要像网球一样实现商业化,比赛的赛历与运动员的体力如何平衡?
两位奥运冠军退出世界排名
原因是什么?
WTT目前的规定,单打选手在入围WTT系列赛后,如果因受伤、生育之外的个人原因弃赛,将受到罚款处罚,且罚金会随着世界排名提高。
对于WTT而言,无疑是希望通过这些处罚措施,避免乒乓球选手尤其是顶尖选手退出系列赛,导致赛事的商业价值和关注度受损。但对于已经功成名就又在奥运会上分别拿到了男女单打冠军的运动员来说,他们的身心都需要更长时间恢复。
事实上,在巴黎奥运会后樊振东和陈梦已经相继退出了WTT中国大满贯、WTT澳门冠军赛、WTT福冈总决赛,2025年如果他们继续退赛无疑会产生罚金。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名运动员选择了退出世界排名。
退出世界排名
是否意味着告别下届奥运会?
WTT奖金吸引力不足
据报道,近年来WTT的商业化运营做得并不好。贯穿WTT赛事全年的长期赞助商只有4个,且清一色来自中国。此外,球员的奖金太低。根据WTT官方的奖金统计,一些低阶段的赛事总奖金仅为30000美元,更别谈青少年赛事了,冠军奖金更是刚刚超过1000美元。这也意味着,大部分运动员是自费贴钱去打WTT。
今年9月,WTT北京大满贯赛前,奥运银牌得主、瑞典名将莫雷高德表示,自己参加WTT比赛是个“亏本买卖”。
莫雷高德举例称,为了提升积分而参加WTT比赛,但是往返机票、吃住以及训练和恢复的费用都需要运动员自己提供,往往一周的行程就要花费3万—5万人民币,对于一些普通运动员来说,如果拿不到奖金,那几乎就是“入不敷出”的状态。
效仿网球商业化
赛历与体力如何平衡?
不难看出,WTT是想以网球项目为蓝本,致力于让乒乓球运动走向更加商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不过就算是在网球领域,此前也存在赛事管理者与球员因为赛事密集各执一词的纷争。那么,乒乓球若要像网球一样实现商业化,如何在比赛的赛历与运动员的体力之间平衡?
事实上,各种体育组织,都希望增加比赛场次,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世界杯、欧洲杯都在扩军。近几年还诞生了欧国联、世俱杯的各种新赛制。过去,顶尖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一年大概参加40多场比赛,现在有的人一年要踢上70场比赛,翻了近一倍,所以足球运动员近年来也对越来越拥挤的赛历提出了异议。
如何实现平衡?
或许可以参考ATP等赛事,既有强制入围选手必须参加部分高级别赛事的条款,但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豁免规定,而不是以简单的罚款规则处置。
可见,WTT想要达到目标,任重而道远。
退出WTT世界排名,对于运动员意味着什么?
中国队组队参加世界大赛,世界排名会是一个重要的标尺。以巴黎奥运会为例,2023年中国乒协公示了《乒乓球项目2024巴黎奥运会参赛选拔办法》,根据公示,混双人选是要以今年5月7日的世界排名确定,单打人选根据截至2024年5月7日的世界排名积分与大赛成绩奖励积分确定。排名最高的男女各2人获得单打资格且自动入选团体阵容。如果中国乒乓球队在洛杉矶周期组队,继续沿用巴黎周期的方式。那么退出世界排名,就意味着参加世界大赛比如世乒赛、奥运会就比较困难了。
文/新华社 央视新闻 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