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竞赛环节中,学生在回答问题。
本报记者
吴长赋
通讯员
圣李红 摄
本报讯(记者宋雪梅)“废旧笔芯属于什么垃圾?”“5号电池是有害垃圾吗?”“普通人使用过的废弃口罩属于医疗垃圾吗?”12月24日,“分类有道、竞赛有招”垃圾分类科普讲座暨知识竞赛活动在珠海市唐家小学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垃圾分类知识的平台。
活动分为微宣讲和知识竞赛两个环节。在微宣讲环节,宣讲员通过PPT和互动问答形式,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具体分类方法讲解给在场的师生们听。学生们不时举手抢答问题,展现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浓厚兴趣。
知识竞赛环节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实操题等部分。学生们争相抢答。最终,一批表现突出的学生赢得了奖品。唐家小学校领导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共同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的举办得益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的紧密合作:学校提供了学习平台,家庭积极配合与支持,社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践行了“校家社”共治的现代教育理念。
唐家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秉承“校家社”共治的理念,通过举办类似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学校也将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构建和谐的校园和社区环境贡献力量。
本次活动由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中共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珠海市志愿者联合会、珠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唐家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唐家小学共同承办,旨在通过“校家社”共治模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