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盖“棉被”,助鱼虾过冬。 本报记者 苏振华 摄
本报讯(记者苏振华)盖被、搭棚,御寒过冬。在我市商品虾育苗、养殖集中区斗门区白蕉镇办冲村,当前进入大范围虾塘冬棚搭建阶段;钢丝固定、薄膜覆顶,水塘上“升”起一个个巨型“气泡”,颇具奇幻色彩。
当地养殖户梁瑞颜今年承包了10多亩虾塘,养的是罗氏沼虾。他告诉记者,搭棚、增氧,虾类才能平安过冬。和他一样的养殖户去年11月份就建膜搭棚,今年因为气温整体偏高,到11月底至12月初才开始虾塘冬棚的搭建,比往年晚了将近一个月。目前,当地虾棚已基本完工,预计到明年4月底将撤棚,重现露天养殖环境。
据介绍,虾类对养殖水温的要求很苛刻。以罗氏沼虾为例,适宜养殖水温在18摄氏度至28摄氏度;过低会使虾闭口影响生长,过高则会诱发高温病害影响产量。养殖户需要采取多种方法调节水环境,保障虾类健康生长。
如今,梁瑞颜的罗氏沼虾已长至一两三钱左右,肉质、品相都很不错,到了出塘的阶段。不过,对这些金贵的“肉疙瘩”还得再捂一捂,等到临近春节才会大批量集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