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珠江晚报

火腿:历经发酵 别有风味

日期:12-05
字号:
版面:第05版:饮食周刊·风味       上一篇    下一篇

  火腿,又名“火肉”“兰熏”,中国传统特色美食,是腌制或熏制的动物的腿(如牛腿、羊腿、猪腿、鸡腿),是经过盐渍、烟熏、发酵和干燥处理的腌制动物后腿。中国的火腿文字记录最早见于唐朝,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就有描述“火脮(同腿),产金华者佳”的描述。

  中国的火腿以浙江金华、江苏如皋和云南宣威出产的火腿最有名。由整只猪腿腌制风干而成的火腿,是西班牙美食的代表,在种类繁多的火腿中,“伊比利亚火腿”品质最好、名声最大、价格也最贵。

  ◆营养价值

  火腿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适度的脂肪,十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火腿制作经冬历夏,经过发酵分解,各种营养成分更易被人体所吸收,具有养胃生津、益肾壮阳、固骨髓、健足力、愈创口等作用。

  火腿肉性温,味甘咸;具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滋肾填精之功效。

  可用以治疗虚劳怔忡、脾虚少食、久泻久痢、腰腿酸软等症。

  江南一带常以之煨汤作为产妇或病后开胃增食的食品;因火腿有加速创口愈合的功能,现已用为外科手术后的辅助食品。

  ◆烹调窍门

  火腿肉是坚硬的干制品,要炖烂很不容易,如果在炖之前在火腿上涂些白糖,然后再放入锅中,就比较容易炖烂,且味道更为鲜美;用火腿煮汤时也可以加少量米酒,能让火腿更鲜香,且能降低咸度;整只火腿用刀切开很不容易,若以锯代刀,便可获得理想效果。

  ◆选购方法

  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看外观。优质火腿的表皮是保持干燥清洁的,颜色呈现出黄褐色或是红棕色,皮硬肉紧,无虫蛀现象。切下一片,会发现瘦肉是深玫瑰色或桃红色,脂肪呈白色或微黄色,有光泽,摸起来干燥无粘液。如果是变质火腿,肉面会呈酱色并带有斑点,脂肪的组织比较松软黏糊,呈黄褐色等。在雨季,如果储存的好,也不会出现变色或是粘液的产生。另外,如果表皮内有粘划物或肉面有结晶盐分析出,一般是腌肉的时候放盐过多,这种火腿会比较咸。

  2.看标签。产品包装上应标明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的产品标准、配料表、净含量等。

  3.看生产日期。火腿的制作时间长十个月,加工时需经修腿胚、腿形、腌制、浸腿、洗刷、晒腿、发酵等七个工序。一般来说,制作火腿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立冬至次年立春之间,这个时候气温比较低,有利于新鲜猪腿前期的处理。

  4.看清储存温度。尤其是夏季高温季节更应注意。

  5.熟肉制品一次购买量不宜过多。已开封的肉制品一定要密封,最好在冰箱中冷藏保存,并尽快食用。

  6.比样式。优质火腿在样式上比较整洁美观,每只腿重约为2.5-4公斤。外形呈竹叶状,脚细且直、腿心丰满较长、不露骨和其他裂缝、油头较小。

  7.闻气味。可以用长的竹签,插入火腿肉质较厚的部位,拔出来后闻气味来监测火腿的品质。优质火腿具有清香,无其他异味。而变质的火腿会闻到一种酸败味或是哈喇油味。

  知名火腿

  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据考证金华民间腌制火腿,始于唐代。唐开元年间(713—742)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载:“火腿,产金华者佳”。

  相传,宋代义乌籍抗金名将宗泽,曾把家乡“腌腿”献给朝廷,康王赵构见其肉色鲜红似火,赞不绝口,赐名“火腿”,故又称“贡腿”。因火腿集中产于金华一带,俗称“金华火腿”。后辈为了纪念宗泽,把他奉为火腿业的祖师爷。

  金华火腿又称火朣,清时由浙江省内阁学士谢墉引入北京,已被列为贡品,谢墉的《食味杂咏》中提到:“金华人家多种田、酿酒、育豕。每饭熟,必先漉汁和糟饲猪,猪食糟肥美。造火腿者需猪多,可得善价。故养猪人家更多。”为中国腌腊肉制品中的精华。金华出产的“两头乌”猪,后腿肥大、肉嫩,经过上盐、整形、翻腿、洗晒、风干等程序,数月乃成。香味浓烈。便于贮存和携带,已畅销国内外。明朝,金华火腿已成为金华乃至浙江著名的特产,并列为贡品。

  金华火腿本来应该使用金华两头乌的后腿制作的,可是由于金华两头乌几乎绝种,所以现代标准的火腿应该是一般咸腿作为原料(也就是在冷库里用盐腌制的腿)。火腿的制作需要多个工艺流程,火腿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蛋白质不仅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而且还是强身的补品。盛产火腿的有金华、东阳、兰溪、义乌、武义、浦江、永康,这些地方都属于金华,统称金华火腿。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兰溪最多,但最多的是东阳。

  金华火腿即以色、香、味、形“四绝”驰名中外,早在清朝就已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曾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上获商品质量特别奖。

  如皋火腿

  如皋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土地广袤,气候温和,居民多数以种田为生。县境西半部田多沙土,故家家养猪,少则一两头,多则数十头。除供本地食用外大量销往江南。

  清朝咸丰年间,有徽州人江姓来如皋避战乱,在西门外北河边开江和泰火腿栈,腌制火腿、咸肉,运往苏南销售。后有徽州和浙江金华府所属兰溪、义乌人创设腿栈。从兰溪、义乌聘技师,按照“金华火腿”规格选料、腌制,销量较大。

  如皋火腿起初进入上海市场,皆充“金华火腿”。因为猪种优良,腌制得法,色、香、味皆不亚于金华所产。先后在檀香山国际博览会、南京南洋劝业会、巴拿马世界博览会、江苏物品展览会和西湖博览会展出获奖,由此声名鹊起,与金华所产“南腿”齐名,称为“北腿”;加上云南宣威产的“云腿”,合称中国三大名腿,蜚声于海内外。

  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又叫云腿,由于产于滇东北的宣威而得名。它的制作采用当地的乌蒙猪、膘厚肉细。在宣威一带,山地气候寒凉,是腌腊肉类的适宜气候,尤其每年霜降到次年立春之前,是制作火腿的最佳季节。这些因素,是宣威出火腿必备的物产、社会、气候条件。

  宣威火腿制作,是将切割成琵琶形的猪后腿洗净,以盐反复用劲搓揉,使之渗入肉中,然后腌制让其自然发酵,历半年方成熟。鉴定火腿质量,是待其表面呈绿色时以篾针刺入三个不同部位,嗅之,以“三针清香”为合格。宣威火腿个大骨小、皮薄肉厚,横剖面肉色鲜艳,红白分明,瘦肉呈桃红色,其味咸香带甜,肥肉肥而不腻。因形似琵琶,故也称“琵琶脚”。

  宣威火腿的历史已数百年。宣威火腿所以肉色特佳,还与腌制用的食盐有关。五味之中,成咸为首,所以盐在调味作用中列为第一,用盐也就大有讲究。

  陶弘景《名医别录》列举的有东海盐、南海盐、河东盐池、梁益盐井、西羌山盐、明中树盐,称其“色类不同”。而宣威火腿腌制所用之盐取自遥远的滇西南的磨黑,其盐含硝量适当,用以制火腿,色泽奇佳。宣威火腿从供自己食用到终于以“天生丽质难自弃”而成为商品,其产销历史迄今已有数百年,并且在20世纪初就远销国外,深得国外食者喜爱。宗和

  (文图作者请和本报联系,以便发放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