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小电驴”的电动自行车,凭借轻便灵活的特点,成为许多人的出行首选。但在一些城市,“小电驴”闯红灯、超速、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绝,导致不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如何让“小电驴”骑行更安全、更规范?“新华视点”记者走访多地进行调查。
违法现象多发
乱象令人忧心
近日,记者在全国多个城市街头实地走访发现,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较为普遍,隐患重重。
在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西向东方向辅路,记者看到,晚高峰时段,半个小时内,闯红灯的电动自行车超过300辆,违法车辆多次险些与正常通行的行人、车辆相撞。
同样是下班高峰期,在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与纬一路交界处,等待通行的电动自行车群,在红灯倒计时还有3秒时便“抢跑”启动,右转车辆被逼停。
“这两年,很多电动自行车在人行道上行驶。”一位深圳市民说,走在路上,经常是身后有电动自行车催促让行,迎面有逆行的电动自行车闪灯示意,拐角处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出来一辆。
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乱象不断,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今年9月,海南海口一名女子骑电动自行车带孩子逆行,与一辆小轿车相撞,该女子经抢救无效死亡。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陈赢介绍,科室收治的患者中,因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导致的创伤患者占比接近40%,以中青年群体为主。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淄博今年造成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中,电动自行车骑行未佩戴安全头盔占比43.38%,违法占道行驶占比13.33%,闯红灯占比11.11%;涉电动自行车一般程序事故死亡人数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54.95%。
就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问题,深圳、西安、广州等多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针对闯红灯、逆行、未按道行驶和不戴头盔等。
安全意识不强
执法存难点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一直是各地交管部门的整治重点之一。为何电动自行车交通乱象依然不断、交通事故屡有发生?
多名受访对象表示,乱象背后,与电动自行车数量不断增加、骑行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相关部门执法存在难题等有关。
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广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24年9月,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为540万辆,日新增上牌约4000辆。
一些地方非机动车道规划建设不完善,部分骑行线路不够便捷顺畅。“如果按规定走的话,得骑特别远才能掉头,有时候赶时间就冒险逆行了。”一名电动自行车车主说。
多名交警告诉记者,骑电动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对交通规则不清楚。加上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成本较低,处罚金额多在20元至50元之间,多数情况下以劝导为主,让骑行者抱有侥幸心理。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