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海鲈预制菜产品。 本报记者 梁冠贤 摄
本报讯(记者张帆)优化生产、冷链等环节,健全完善标准体系……白蕉海鲈全产业链产值达186亿元,成了妥妥的“增收致富鱼”。经过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评审,斗门区白蕉海鲈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近日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广东省七个上榜项目之一。
全产业链产值达186亿元
近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7个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结果,斗门区白蕉海鲈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验收。
去年3月,“高标准好品质·粤预制粤滋味”广东省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遴选大赛在佛山市顺德区举办,斗门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蕉海鲈”也参与了这场预制菜盛宴,最终凭借优质预制菜——蒜香鲈鳍脱颖而出,成为全省首批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之一。
“蒜香鲈鳍能脱颖而出意味着业界对白蕉海鲈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的高度肯定,也坚定了我们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带队参赛的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珠海市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有企业搭台、珠港澳企业联盟支撑、行业协会参与、科研机构助力……15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参与试点建设,通过优化生产、冷链、仓储、流通以及营销等环节,联通不同领域企业,凝聚分散的企业、农户,形成有机整体,共同建立行业规范,形成白蕉海鲈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系列标准。
随着体系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发展,试点成效日渐彰显。试点建设期间,成员单位带动农户数量、营业收入、营业规模、工作效率和客户数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2023年,白蕉海鲈全产业链产值达186亿元,同比增长近10%。
开展多项标准制修订工作
试点项目建立了由基础、原料、加工、菜品、包装、流通、质量和综合等八个子标准体系组成的白蕉海鲈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开展多项标准制修订工作,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保障预制菜产品品质。
其中,主导或参与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5项,“湾区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目前,在研“湾区标准”1项、地方标准5项,标准内容均与试点建设紧密相关联,具有较强的先进性与可操作性。
在试点建设过程中,斗门区还通过座谈、调研等方式,大力宣贯标准化试点的意义、创建要求、标准化的原理和工作方法等,不断提升标准体系有效性,提升本地区预制菜标准化水平。
斗门区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标准制定,进一步联通产业链核心环节上下游,真正解决产业“卡脖子”问题。此外,还持续提升海鲈鱼集约化和标准化养殖、加工等管理水平,提升养殖品质,解决了白蕉海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品质良莠不齐、养殖标准欠缺、加工粗放等问题,进一步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助力白蕉海鲈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