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古城,一条条旧街巷,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如何在发展中做好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一些地方摸索出越来越多的好做法,在很多古韵悠长、近悦远来的旧街巷里,洋溢着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水乳交融的自信从容。
广州永庆坊——
老街区里新传承
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旧街巷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可以找到答案。
粤剧艺术博物馆所在片区,曾年久失修。相关部门对这片老街区进行保护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建成了这座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舞台演出、文化交流等方式,向公众展示粤剧艺术、岭南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90后”唐沛文是这里的粤剧教师,负责少儿粤剧传承与教学工作。“踢腿、唱段、走圆场……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我们每个月举办两场粤剧研学体验活动,大家可以看粤剧表演,合唱声段,还可以一起上台体验粤剧水袖。”唐沛文说,这片街区是青少年粤剧爱好者的聚集地,粤剧的传承让这片旧街巷有了新活力。
“2023年,粤剧艺术博物馆开始常态化夜间开放,年轻人更多了,大家下班后过来休憩、听戏,古老戏曲越来越深地融入生活中,旧街巷也越来越热闹了。”粤剧艺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旧街巷里,新业态多了,人气更足了。今年国庆黄金周,粤剧艺术博物馆累计游客量超18万人次,永庆坊日均客流量达13.5万人次。
河北正定古城——
古城中的现代游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荣国府景区,一曲《枉凝眉》响起,一名凤冠霞帔的女子缓缓走来。《红楼梦》里的经典桥段“元妃省亲”实景再现,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游古城、看古建、品文化,多彩的实景演绎让正定这座千年古城魅力更足。这背后,是当地数十年来对历史文化遗产持之以恒的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正定始终坚持将历史传承与古城保护相结合,对全县文物进行了全面‘摸家底’后,先后实施了文物本体保护工程15项、古城保护风貌恢复工程24项。”正定县副县长王素刚说,这些工程不仅包括文物本体的保护,还涵盖了文物的“三防”工程和周围环境的提升,在有效恢复历史风貌的同时,更为古城增添了新的风采。
2015年,考古队对正定南城墙瓮城城台、月城城台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瓮城城墙、瓮城城台、月城城台、瓮城墙城台4处基址,出土瓷、石、陶等各类器物约300件。为此,正定县从遗址保护展示的角度对修缮工程进行补充变更,打造出历史文化展示区、考古探沟遗址展示区、城墙文物展示区等三个功能区,在实现系统保护的同时,推动了活态传承。
四川眉山柳江——
古镇上的新变化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柳江古镇始建于南宋。穿行于古镇老街,民居鳞次栉比,商贩沿街叫卖,游人摩肩接踵。
青石板路旁,一间古民居映入眼帘。“方桌木椅、二三茶盏,佐以荷花盆景,这些都是我设计的。改造前,小院的杂草可比人都高呢!”拿出5年前拍的房屋旧照,民宿经营者周兵说。
退休后,周兵和妻子回到古镇。沿街走过,看见这处老房,兴起了将其改造成民宿的念头。于是,在9个多月的时间里,施工时挖出的一面石质棋盘成了茶台,造型独特的一截枯木被用作扶手,青砖灰瓦下的8间房古香古色,让这家店成了不少游客的拍照打卡地。
“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古民居改造得和老街相匹配。”洪雅县柳江古镇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望说。从外墙上用青花瓷碎片拼成的“柳江”二字,到院内凉棚下的安然茶室,周兵的民宿改造方案经过管委会、住建局等部门多次讨论,为的是保持老街的古朴韵味。
2021年,瞧准老街人气,从事餐饮业多年的陈建山从眉山市过来,在古建筑里办起了农家乐。“宅子老,得修缮,头一年光翻瓦片、换门框、清理枯枝落叶就花了10多万元。”陈建山手上不停,边备菜边说。这儿能喝茶,也管饭,满打满算,小院能坐三四十桌。
柳江雨水充沛,河水时涨时歇,临河的吊脚楼屋基由卵石垒砌而成,因地依势而建。院中天井兰花环绕,凭栏而坐,别有一番雅趣。老宅子里开农家乐,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沏壶清茶,尝特色菜。
烟火气中,少不了文化味。站在柳江古镇老街,戏曲声咿咿呀呀传来,循声望去,始建于上世纪初的曾家园翘角飞檐,古韵悠然。园内建有4个四合院、3座戏台,西式窗棂、中式窗花,雕梁画栋,古树参天。
保护好古建筑,也就保存了城市历史与文脉。古戏台上,耍花枪、挥马鞭,川剧演员水袖翩翩,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节假日里,曾家园中常有川剧表演,让游客在游览古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人气不停涨,老建筑由此“活”了过来。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