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珠江晚报

天沐河入选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日期:11-27
字号:
版面: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天沐河。本报记者 曾遥 摄

  2024年8月,人们在天沐河畔举行盛夏音乐会(资料图)。

  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供图

  2024年3月12日,小学生在天沐河畔植树(资料图)。

  本报记者 曾遥 摄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通报了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天沐河入选,成为全省12个优秀案例之一。

  天沐河原名中心沟,总长度约8.2公里,宽80米-400米,贯穿横琴全岛,距澳门氹仔最近处不足200米。近年来,珠海与合作区合力推动“水治理+海绵城市+生态修复+休闲旅游”的治理理念,推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持续改善。天沐河入选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既是对珠海与合作区碧水保卫战成效的认可,也是粤澳深化两地合作、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有力佐证,为大湾区内面临城镇型河流治理挑战的地区提供了借鉴经验。

  □本报记者 康振华

  整治水环境,重要水域排水口全监测

  2019年-2021年期间,横琴排查岛上109个在建工地及周边区域,30个排污工地、69个问题排水口得到及时整治;持续开展入河排水口专项行动,摸排入河排水口56个,并基本整治规范到位;对9个村居总长约550公里的雨污管网实施修复,共修复管网病害超过5000处;建设南区水质净化厂二期以及配套污水外输管网,增加了4万立方米/天的处理能力;在全岛布局200个水质监测点,每年检测约620次,重要水域排水口全覆盖监测,并安装两套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杜绝水环境整治“盲点”。

  修复水生态,为重点物种提供优良栖息地

  珠海与合作区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对天沐河进行整体规划建设。

  合作区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配套建设方案。2014年,合作区启动天沐河防洪及景观工程,完成了约120万立方米的河道清淤吹填,建成约13.8公里的碧道,实施94个覆盖从源头到末端的海绵城市项目,总投资约51.49亿元。

  合作区积极推进二井湾湿地修复。合作区编制《广东横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总体规划》,完成了一期53公顷的湿地修复建设,并对二期264公顷的湿地实施严格的保育管理;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以天沐河为轴心加强生态廊道修复,统筹水网联通整治;开展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监测,在天沐河及两岸开展4条样线巡护,并通过生态环境改造,为重点物种提供优良栖息地。

  发扬水文化,越来越多人来横琴安居乐业

  合作区将河道治理与休闲旅游紧密结合,将天沐河打造成琴澳两地亮丽的水生态休闲旅游新名片、生活就业新空间。合作区先后成立“河小青”爱河护河志愿服务队和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近400人;2019至今,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横琴自然周、名校赛艇邀请赛等琴澳公益节日及水文化系列活动,吸引人们前来天沐河,让每个人成为天沐河水环境治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受益者。

  经过连续不断地治理,天沐河水质连续3年达到Ⅲ类。

  随着水质的提升,天沐河生物多样性提升。天沐河自然岸线率达84.15%。过去,天沐河难觅动物踪迹,如今,鱼类有39种、陆生脊椎动物有30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9种,黑脸琵鹭重新出现在天沐河畔。与此同时,天沐河流域建成3个滨河公园、31个亲水平台、13.8公里的碧道,天沐河省级碧道试点样板工程多次受到央媒省媒报道。澳门居民在横琴购置的各类物业已超1万套,占横琴物业的30%以上。优质的环境及生活空间,使得越来越多人选择来横琴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