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舒 俊
9月24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团市委、市委讲师团主办的黄山市“青山回声”青年讲师团乡村振兴主题宣讲活动走进黄山高新区新潭镇长源村,5位青年宣讲员用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宣讲政策理论,声情并茂讲述奋斗故事,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走进基层、走到一线的经历,让这些青年看到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乡村,让他们的宣讲更接地气。歙县徽城镇问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查颖敏,一个曾踩着高跟鞋的城里姑娘,收到选派通知后毅然换上运动鞋,踏上了回归乡土的路。她锚定“问政山笋”这一核心品牌,带领村民深耕“竹文章”。通过她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人才振兴如何为乡村注入新血液。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坚强的组织引领。休宁县溪口镇为民服务中心主任宣丽用长丰村、祖源村的“微改革”故事,诠释了组织振兴的力量,从邻里纠纷的化解到集体经济的壮大,从“空心村”到“梦乡村”的蝶变,这些看似细小的变革,最终汇聚成乡村治理的大动能。
产业振兴,怎么兴?黄山高新区新潭镇党政办科员吴晗轩讲述了仙林村如何唤醒沉睡资源,让寸土变寸金的故事。从撂荒地到“致富田”,从单一收入到多元发展,仙林村用实干给出了答案。
从一碗馄饨到一条滚龙,从一袋粉丝到一个品牌,文化振兴让乡村更有味道、更有温度。休宁县璜尖乡政府综治员杨艳玲娓娓道来的三个故事,正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动答卷。歙县新保中心宣教股股长宋安舟用“生态美”超市的创新实践,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他希望通过宣讲,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生态环保的行列。
“作为青年宣讲员,我们不仅要当理论的‘搬运工’,更要深入一线、脚沾泥土,才能让宣讲深入人心。”查颖敏说。仙林村村干部方秋玉表示:“今天的宣讲很接地气,案例也给了我们启发。乡村振兴,我们会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