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老年食堂饭菜飘香,口袋公园笑语洋溢,休闲广场舞姿跃动,农家书屋书香弥漫……行走在黟县渔亭镇,一幅幅生动的民生画卷映入眼帘。近年来,渔亭镇聚焦“三公里”就业圈、“15分钟健身圈”等关键需求,持续整合农村资源,推动公共服务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从“有”到“优”的提质。
过去每逢雨天,团结村街巷常积水、民房易倒灌,村民总是犯愁:“家门口的管网又老又堵,一下雨心里就像压了块石头。”如今再次走访该村,路面已无积水,屋内也告别了倒灌困扰。这一变化得益于渔亭镇实施的污水管网改造提升项目。该项目不仅增强了地下管网安全运行能力,消除了内涝隐患,也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让百姓的生活环境更加舒心。
在下阜村莲花组高速桥下,一处刚完成硬化的停车场初具规模,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的停车难题。此前,村“两委”成员通过走访调研、倾听民声,精准对接民众需求,巧妙利用桥下闲置边角地,因地制宜建成停车场。“接下来我们计划将其升级为多功能公共空间,既能举办亲子活动,也能承接‘送戏下乡’,让这里成为改善村容、推进文化建设的双重载体。”村“两委”工作人员介绍。
从隐患点排查到管网改造,从倾听民众建议到闲置地“盘活”,这些看似细微的“小事”,正是渔亭镇破解民生难题的真实缩影。近年来,渔亭镇深化“你说我办”为民服务品牌,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志愿服务+”“黄山好人”推荐评选等活动,紧盯民众关注的焦点、生活的难点,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让每一件民生实事都落地有声、直达民心。
·王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