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晓洁
金秋九月,黄山大地爱心涌动。9月28日至29日,由黄山市残联、市总工会主办的二○二五年黄山市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大赛在屯举办。来自全市10家定点康复机构的4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同台竞技,通过理论测试与实操考核,全面检验专业技能水平。
以赛强技促提升
残疾儿童康复事业是一项播撒阳光、充满大爱的事业,事关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宁,事关社会的公平和谐与文明进步,而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正是这项事业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情怀,直接关系到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残疾儿童能否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抱光明的未来。
此次技能大赛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育人”为宗旨,紧密围绕残疾儿童康复实际需求,不仅是对我市残疾儿童康复人才队伍专业技能和精神风貌的集中检阅,更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实战练兵。
“通过这场比赛,我们希望选拔出代表我市最高水平的优秀选手,在全省大赛中展现我市康复人才的实力与风采,同时更希望借此激发全市康复工作者钻研业务、精进技能的热情,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氛围,从而推动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孙洁表示。
赛场实战验真功
本次大赛包括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竞赛两个部分,全面考察选手的综合素质。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限时60分钟,重点考查选手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考场内,选手们凝神静气,认真作答,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
技能操作竞赛作为大赛的核心环节,是检验选手真才实学的“试金石”。赛事分为运动与感知觉、言语语言、社会参与能力三大项目,从与儿童沟通、儿童评估、计划制订、操作内容、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考核。评委则根据评估的准确性、方案制订的科学性与个性化、操作的规范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严格评判。
大赛比拼的是真功夫,考验的是硬实力。选手们需要在运动与感知觉项目中精准评估运动能力并展示个性化训练,在言语语言项目中巧妙引导发音,在社会参与能力项目中灵活处理模拟场景中的社交行为与情绪。整个过程中,选手们不仅需要快速准确地评估“患儿”,与他们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在赛事过程中展示科学有效的干预手法,还要根据即时反应灵活调整策略。一位评委在现场观察后指出:“康复效果往往取决于细节。大赛设置这些高标准项目,正是为了锤炼这份严谨性和精准度,确保康复干预真正落到实处。”参赛选手程鹤亮表示:“能和这么多优秀的同行现场交流,机会难得。这场比赛让我看到了差距,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回去就能用到日常工作中。”
技能竞赛是形式,提升服务是根本。市残联康复科科长李燕表示:“技能竞赛是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是交流互鉴的平台。选手们在紧张的比拼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把获得的新知识、新方法带回工作岗位,最终转化为服务残疾儿童的实际成效。”
深耕服务启新程
在为期一天半的激烈角逐中,全体参赛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和最佳的状态投入比拼,充分展现了我市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扎实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严格评审,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将代表我市参加2025年全省劳动和技能竞赛——安徽省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大赛。
“我们的工作平凡而琐碎,也非常神圣。看到这些孩子们有了一点点的进步,那种喜悦和成就感都是无以言表的。”在社会参与能力项目中荣获一等奖的选手丁茹说:“我将以此次大赛为新的起点,继续加强学习,强化专业能力,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助力每一位折翼天使更好地融入社会,拥抱生活!”
大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场,更是黄山市持续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缩影。2021年以来,黄山市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共为全市1619名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完成率128.70%;为557名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或其他辅具提供救助,完成率337.58%。我市通过加强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开展多层次专业培训、促进定点机构间互动交流等举措,系统提升康复服务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大赛落幕,但这场赛事所激发的学习热情、所凝聚的专业共识、所彰显的行业温度,将持续在黄山大地传递。康复专业技术者们将坚定前行,用专业与爱心为残疾儿童铺就通往美好明天的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