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为什么术后病人要“去枕平卧”?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04版:专版·科普       上一篇    下一篇

  想象一下,您的家人刚结束一场手术,被医护人员从手术室推出来时,尽管手术很成功,但看到亲人虚弱地躺着,脖颈处连个枕头都没有,您心里难免会犯嘀咕:“这样躺着多难受啊,脖子不会酸吗?为什么不给个枕头,垫高些让病人舒服些呢?” 

  其实,这是医疗程序中一个非常重要且科学的护理要求,背后关乎着病人的生命安全。这并非单纯为了“舒服”,而是为了“安全”。而这一切都要从“麻醉”说起。 

  第一部分:核心原因——对抗麻醉的“后遗症” 

  现代手术离不开麻醉的助力,它让我们在毫无痛苦中顺利度过手术。但麻醉药效不会在手术结束的瞬间就完全消失,其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复苏期”,病人身体各项机能仍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 

  1.肌肉松弛:许多全身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会使全身肌肉变得“软绵绵”的,失去正常张力。这其中包括维持我们呼吸道的肌肉(如舌头、咽喉部的肌肉),以及起保护作用的反射动作(如咳嗽、吞咽)。 

  2.意识模糊:病人刚从麻醉中醒来时,意识不清、嗜睡,对周围反应迟钝。这意味着我们无法很好地掌控自己的身体,也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 

  3.恶心呕吐反射:麻醉药物和手术本身都容易刺激胃肠道和大脑的呕吐中枢,导致术后恶心呕吐。这在术后极为常见。 

  了解了这三大“后遗症”,我们就可以明白“去枕平卧”的重要性了。 

  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您可以自己做个小实验:完全放松地仰面平躺时,您的呼吸道(从嘴巴、喉咙到气管)基本是一条相对畅通的通道。但如果给您垫上一个高枕头,会发生什么?您的下巴会不由自主地靠近胸口,头部向前倾。这个姿势会使咽喉部的通道变窄。对于肌肉松弛、意识模糊的病人而言,松弛的舌头根部和咽喉部肌肉非常容易向后坠落,就像一扇没关紧的门,直接堵住气流的入口,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去枕平卧”这个姿势,借助重力和体位的作用,让病人的头部和身体处于同一水平线,最大程度地打开气道,确保空气能够顺利进出肺部,这是维持生命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步。 

  2.预防呕吐物吸入气管,避免致命风险。 

  术后呕吐十分常见。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意识不清的病人枕着枕头呕吐了,会发生什么?在平卧且意识不清的状态下,呕吐物很容易因为重力作用或咳嗽无力而误吸入气管和肺部。这会导致两种极其危险的后果:

  其一,有可能窒息:大块的呕吐物可能瞬间堵塞主气管,导致病人因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其二,有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即使是小量的、酸性的胃内容物被吸入肺部,也会如同把“强酸”倒进娇嫩的肺组织里,引发严重的化学性灼伤和细菌感染,导致一种非常难治的吸入性肺炎,这会显著延长病人住院时间,甚至危及其生命。而“去枕平卧”的姿势,配合头偏向一侧,可以在病人呕吐时,让呕吐物顺势从嘴角流出,而不是倒流回喉咙再被吸入气管。护士们一定会叮嘱家属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就是为了筑牢这道重要的安全防线。 

  3.维持血压稳定,保障大脑供血。 

  麻醉药和手术中的失血,都可能影响病人的循环系统,导致血压不稳定。在术后初期,一些病人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如果此时过早地将头部垫高,由于重力的影响,血液会更难被“泵”到大脑里,可能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病人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甚至晕厥。平卧位有助于身体的血液均匀分布,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利于血压的稳定和重要器官(尤其是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 

  4.减轻伤口的张力和疼痛(对于某些手术) 

  对于接受腰椎穿刺、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的病人,“去枕平卧”还有一个特殊目的:预防“低压头痛”。 

  这种麻醉方式需要穿刺硬脊膜,可能会留下一个微小的针孔。脑脊液可能会从这个孔微微渗漏,导致颅内压力降低,从而引发剧烈的、站立时加重的头痛。“去枕平卧”(有时甚至要求更严格的绝对卧床)可以减少脑脊液的渗漏,促进那个小针孔的愈合,有效预防这种头痛的发生。 

  此外,对于颈部、胸部、腹部的一些手术,平卧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伤口的张力,从而缓解疼痛。 

  第二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1.问:所有手术后的病人都需要“去枕平卧”吗?要躺多久? 

  答:并不是!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解。“去枕平卧”主要针对的是“椎管内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术后的病人。而且,并非一直需要保持这种姿势。通常要求是平卧6小时。这6小时是麻醉后各种不良反应(呕吐、低血压、神经阻滞等)的高发期,是最危险的阶段。6小时后,如果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完全清醒,没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护士会根据医嘱指导病人逐步垫枕、翻身、坐起甚至下床活动。具体时间一定要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因为不同手术、不同麻醉方式、不同病人情况都有所不同。 

  2.问:若不做全身麻醉的手术呢? 

  答:对于局部麻醉(比如缝个小伤口)或者臂丛麻醉(只麻一只胳膊)等区域阻滞麻醉的病人,如果意识一直是清楚的,不需要严格“去枕平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舒适度调整姿势。 

  3.问:病人这么躺着的确很不舒服,家属能做点什么? 

  答:家属的陪伴和护理非常重要。按摩身体:可以帮助病人轻轻按摩腰部、骶尾部、小腿和双脚,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长时间卧床带来的腰背酸痛和不适。安抚情绪:耐心解释为什么不能垫枕头,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分散其注意力。协助翻身:在护士的指导下,定时协助病人进行轴式翻身(即身体整体一起翻,像一根木头一样,避免扭动),可以预防压疮(褥疮),增加舒适度。保持清洁:如有呕吐,及时帮助清理口鼻周围的污物,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4.问:万一病人呕吐了怎么办? 

  答:立即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并用毛巾或纸巾清理口鼻内的呕吐物,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刻呼叫护士。 

  第三部分:超越“去枕平卧”——现代术后快速康复(ERAS)理念的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术后快速康复(ERAS)”理念的推广,对于“去枕平卧6小时”这一传统规定也有了新的思考和调整。ERAS理念的核心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实现快速康复。 

  新的观点认为,过长时间的绝对平卧反而可能增加病人的不适、焦虑、腰背痛,并延缓恢复。对于低风险的病人,如果意识恢复良好,没有恶心呕吐倾向,生命体征稳定,提前在背部垫一个薄枕(低坡卧位)或者根据情况提早活动,可能对病人更有利。但是,这必须由主管医生和麻醉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术中情况、身体状况等)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决策,绝不能由家属或病人自行决定。 

  这意味着,传统的“去枕平卧”原则依然是保障术后安全的重要基石,尤其是在风险最高的术后初期。而现代的ERAS理念是在此基础上的优化和精细化,目的是让病人在安全的前提下更舒适、恢复更快。最终,一切都必须严格遵守医护人员的指令。 

  总而言之,术后要求病人“去枕平卧”,看似一个简单甚至“不近人情”的规定,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医学道理。它是医护人员为病人筑起的第一道安全防线,主要目的是: 

  1.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堵住气道。 

  2.防误吸:防止呕吐物被吸入肺,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稳血压:维持脑部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4.促恢复:对于腰麻患者,预防头痛;对于某些伤口,减轻疼痛。 

  作为家属,理解了这个行为背后的良苦用心,就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在病人最脆弱的时候,为他们提供既科学又温暖的照顾。当您下次再看到术后病人“去枕平卧”时,您就会明白,这正是现代医学用严谨和细致守护生命的一个微小却关键的体现。 

  ·黄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程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