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阳 本报记者 钟伟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我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压实普法责任、突出普法重点,努力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市蔚然成风。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获评“全国法院司法宣传和通联工作先进单位”“人民法院媒体融合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全市法院涌现出“全省法院媒体融合工作先进个人”等一批先进典型。
1 顶层设计,高位推进
“阿姨,这是民法典里关于借款的案例,如果家里遇到类似问题可以看一看……”5月26日,休宁县人民法院组织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普法队伍深入五城镇人流量集中的农贸市场附近,围绕土地承包、婚姻家庭、邻里纠纷、遗产继承等问题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今年5月是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为进一步增强群众法律意识、树牢法治观念,我市法院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普法活动。其中,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干警走进屯溪区柏树小学,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阐释民法典中的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法律知识;屯溪区人民法院走进新潭小学,关爱困难儿童,开展普法宣传;徽州区人民法院组织干警前往徽州区循环经济园,详细解读合同签订、劳动争议等法律条文,解答企业和员工关切……
民法典是“八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2021年以来,我市法院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紧紧围绕民法典合同编、婚姻家庭编等热点内容,组织开展普法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园区、进村居等活动800余场,通过社区宣讲、乡村普法大集、法治文艺汇演等形式生动解读法律条文,推动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黄山法院注重加强普法工作组织领导的一个生动注脚。“八五”普法期间,我市法院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部门具体抓,各庭室齐抓共管,全体干警积极参与”的高效普法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关于贯彻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的工作方案》《全市法院法治宣传“五进”活动方案》等制度文件10余项,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2023年8月10日,一起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造成生态破坏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在祁门县渚口乡三联村文化广场公开庭审。庭审结束后,祁门县人民法院“向日葵”普法小分队现场向旁听庭审的村民普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法律知识。
“向日葵”普法小分队是一支由祁门县人民法院青年干警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现有干警26名,旨在通过普法宣传等形式,引导人民群众“向阳而生”“向法而行”。自2022年组建以来,小分队充分发挥法院干警专业性优势,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90余场次。
专业普法队伍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力量。“八五”普法以来,我市法院突出抓好队伍建设,市中级人民法院组建80余人的全市法院普法宣传专班,各区县人民法院则成立了“映山红”“蒲公英”“向日葵”等普法志愿小队,不断壮大基层普法力量。深入实施“英才强基工程”,大力推进“菁英计划”,通过选派干警赴长三角等先发法院蹲苗历练、体悟实训等方式,提高干警综合素养,为普法工作高质量推进打牢基础。
2 创新方式,多元普法
“您好,请问是冯女士吗?我是快脚平台的官方客服,现在快脚正在做金秋送好礼活动……”这是今年6月,黟县人民法院结合现实案例拍摄的反电信诈骗微视频《小心有诈》中的一个片段。仔细观看视频你会发现,视频中的案例和对话内容似曾相识。
“房子空着没住,物业费到底该不该交?”这是9月9日,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最新一期“黄法青年说”普法栏目。借助现实案例,徽州区人民法院青年法官助理钱玉函只用了简单的法律条文解释,就回答了市民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
以“小案例”讲明“大道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法。近年来,我市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电信诈骗、帮信犯罪等社会热点问题,制作发布原创普法情景剧17个;开设“工作手记”“黄法青年说”专栏,青年干警变身普法宣传员,用身边案例以案释法、释理、释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律意识。聚焦法院真实案例事件,精心创作《微光》《一念之差》等一批法治微电影、微视频,在全国法院系统传播唱响。
“我们都放假了,你们还在奔忙,为人民法院点赞!”“就是要这样透明化。”“支持你们,为中国法院做榜样。”……
2023年1月17日凌晨5时30分,黄山整座城市还沉浸在睡梦中,但“黄山中院”抖音号里已经热闹非凡。
为持续巩固“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果,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让老百姓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我市8家法院聚焦涉民生、涉企等重点案件,联动开展“冬日破冰”统一执行行动。全市两级法院156名干警、36辆警车在朦胧夜色、凛冽寒风中集结出发。16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邀亲历全程。
本次执行行动通过“黄山中院”微信视频号、“黄山中院”抖音号等平台进行全程直播。直播间里,广大网友与法官主播在线互动,并跟随执行干警的身影,见证了依法搜查、拘传被执行人等执行工作的真实场景。
据统计,此次直播活动吸引了684.1万网友监督见证、鼓劲加油,创下黄山法院执行直播历史新高。10名被执行人慑于舆论压力自动履行到位金额24.15万元。
“利用抖音直播,让专业的执法行动与广大人民群众见面,这不仅能极大震慑‘老赖’和违法犯罪分子,还能对人们起到教育警醒作用。”参与见证执行的全国人大代表胡晓春赞许道。
“八五”普法以来,我市法院以“黄山中院”抖音号为龙头,搭建涵盖微信、微博、视频号、头条号、门户网站的全媒体矩阵,持续拓展普法宣传工作传播力和影响力。自2021年8月正式运行以来,“黄山中院”抖音号累计发布原创作品1284个,播放量超2.83亿次,73次跻身“全国法院抖音影响力排行榜”,单条普法视频最高点赞量突破35万,实现法治宣传从“单向输出”到“全民互动”转变。
与此同时,不断拓宽普法传播渠道,与新华社、《人民法院报》、民主与法制网等中央级媒体深度合作,先后刊发普法稿件205篇,在省级媒体发稿2000余篇,以权威之声传递司法正能量。
3 立足特色,做强品牌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美丽的新安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傍霞站),一群“生态小画师”们在法院干警和高校老师的指导下,在10米长的素白画布上描绘着绶带鸟、红嘴相思鸟、白鹇等珍稀鸟类。
这是由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导,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屯溪区人民法院、黄山学院、黄山市新潭小学、傍霞村村委会等共同参与的“共绘秀美黄山 守护绿色家园”主题活动现场。10余名法院干警、50余名在校师生同聚一堂,以法治为笔、以童心为墨,共赴这场守护绿水青山、关爱飞羽精灵的“奇妙之旅”。
打响环境资源普法“金字招牌”。“八五”普法以来,我市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关键节点,先后策划江畔涂鸦、“十大‘盲盒’献礼秀美黄山”、司法护航生态“五个一”等特色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次,精心制作发布《同心守护大美黄山》《法与山水共守护》等专题片,网络直播“保护新安江 鱼你同行”增殖放流、“法润新安 植此青绿”补种复绿等公益活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依托覆盖全市基层乡镇的13个人民法庭、37个法官工作室和39个巡回审判点,我市法院推进90%以上涉新安江环境资源案件就地开庭、就地宣判、就地释法,推动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2024年,涉新安江环境资源案件同比下降51%,流域跨省断面水质连续13年优于考核指标,经验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写入《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司法报告》。
“相传獬豸能识忠奸、辨曲直,古代衙门或宫殿前放置獬豸雕像,就是为了时刻提醒为官者要像獬豸一样明察秋毫、公正无私。”9月4日下午,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法治副校长徐茂林以《法治护航,逐梦青春》为题,为该校高一新生带来一堂精彩生动的开学“普法第一课”。这是我市法院纵深推进未成年人普法工作的一个生动场景。
为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我市法院聚焦“六一”儿童节、开学季等重要节点,推出“法护春蕾 护‘未’有我”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参与市县两级“政法委书记+六长”开学普法第一课活动,为中小学生定制“校园欺凌防治”“网络安全”等特色课程,以新颖方式拓展普法宣传进校园覆盖面。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选派91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校园普法宣传288场次,邀请中小学生参观法院、观摩庭审、开展模拟法庭113场次,让青少年“零距离”感受法治精神。我市法院《打造“520”关怀型少年审判机制 全面立体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入选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评选的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
立足审判职能和地域特色,我市法院始终以重要时间节点为轴,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擦亮环境资源、未成年人保护、宪法宣传等多元普法品牌,切实增强普法实效,相关经验做法被新华社、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4 以案释法,明镜高悬
法者,国之命脉也!普法的意义在于知法、懂法、用法,自觉坚守法律底线,维护法律威严。
2025年7月4日,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被告人饶某某等4人涉嫌贪污罪、受贿罪一案。区纪委监委组织相关单位、村镇党员干部 80余人旁听庭审,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邀到庭旁听,“零距离”接受普法教育。
庭审现场庄严肃穆,庭审过程井然有序。合议庭围绕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通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被告人陈述等环节,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充分听取了控辩双方的意见,多角度“再现”了本案事实的全过程,通过以案释法呈现了一堂生动精彩的普法课。
“第一次零距离目睹昔日领导站在被告席上,真切体会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代价。”“案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制度漏洞,也照出了人性弱点,回单位后我们要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庭审现场,旁听人员屏息凝神、深受震撼,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违纪违法带来的惨痛教训。
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是深化以案明纪、以案释法、以案促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重要举措。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方卫娟表示,未来将持续用好违法犯罪典型案例,通过公开庭审、以案说法等形式,敲响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警钟,真正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的效果。
如何运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方式,将案件中蕴含的法律知识讲给大家听?这是每一名法官必须面对的课题。
“我为你提供劳务服务,如果不慎受伤了,你作为接受劳务的一方,是要赔偿受伤损失的……”2024年2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小说会”在歙县深渡镇网格与群众见面。歙县人民法院深渡人民法庭庭长汪朝亮结合曾办理的案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据悉,深渡人民法庭每月坚持入基层、进网格,自2024年以来,已先后在辖区乡镇(社区)开展“法治小说会”19场次,受益的乡村干部群众和调解员达1200人次。
“‘法治小说会’,听了我就会。原来复杂的法律专业知识也可以这么简单……”参加过“法治小说会”的网格员汪某感慨道。
近年来,我市法院善用巧用司法公开平台,通过庭审现场直播、“法治小说会”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宣讲法律,明晰法理。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及时发布“红缨枪案”“景颐养老诈骗案”“职业吞铁丝敲诈勒索案”等典型案例,回应社会关切。5年来,全市法院共上网裁判文书3.1万余份,发布普法宣传案例460余个,使典型案例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普法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且漫长的历程,以公平正义照亮朗朗乾坤,以平安法治造福人民群众,全市法院将不断创新普法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扎实做好“八五”普法收官和“九五”普法谋划工作,为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黄山篇章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