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06版: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

  □ 许明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浴血奋战抵抗日本侵华战争中所形成的精神丰碑,超越了特定历史时空,也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回溯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体悟伟大抗战精神,读懂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强化作风建设和培养斗争精神中,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

  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他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抗战时期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诠释坚定的理想信念。杨靖宇“头颅可断腹可剖”的凛然正气,“八女投江”誓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彰显了对党的赤胆忠心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忠诚、执着、朴实的精神品格,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筑牢信念之基,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把抗战英雄模范立为心中的标杆,不断增强对英雄模范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进取的力量,做共产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践行者。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实践,坚持知行合一,做好平凡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用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力量。

  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

  不断锤炼党性修养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全面抗战初期,红军早期的高级将领黄克功没有死于残酷的抗战前线,却因没有处理好革命与恋爱的关系,被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处死刑。接着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一名曾经无惧生死的革命战士,为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的边区公务人员肖玉璧,不能尽职尽责、廉洁奉公,却利欲熏心,成为腐化堕落的贪污犯,最终被政府根据边区惩贪条例判处死刑。这两名在抗战时期被严惩的领导干部,因为平时没有很好地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死亡的深渊,也说明纪律规矩面前无特权,彰显了我们党始终如一铁一般的纪律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正是在严厉的纪律约束下,让抗战时期的延安风清气正,保持了昂扬的斗争精神风貌,为后来的抗战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锻炼,始终坚持唯物主义态度,站稳人民立场,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广大党员干部都要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严起,做敬畏法律、严守纪律的模范实践者。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

  强化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将人民战争的理论付诸实践,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铸起了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并取得最终的胜利,充分展现了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所说,“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百团大战中,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战争,与八路军并肩作战,他们将一条条抗战的情报传递给八路军,使得八路军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敌情,有效制定出周密的作战计划。他们节衣缩食,把最好的粮食、衣被、医药送到抗战前线,为整个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还有鲁南铁道游击队抗日武装,他们扒火车、截铁路、打洋行、炸桥梁,与人民群众一道战斗在铁路运输线上,同日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牵制了敌人兵力,阻断了侵略动脉,谱写了抗日战争史上传奇而壮丽的篇章。这些抗战故事充分说明,只有真正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突破困境、迎来希望。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点,深化群众感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发展,从而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中

  着力培养斗争精神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占领冀中平原后,开始频繁地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残忍地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广大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打击敌人、保存自己,积极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让平原地区易攻难守的地形,变成像山区一样可以坚守。把有限的物质条件与村庄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出了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等游击战术。这些游击战术的充分运用,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开展的,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从而逐步争取了战争主动权,为后来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从伟大抗战精神中获得启迪,提炼克敌制胜的法宝,锤炼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政治品格,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努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问题,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