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草木光阴梧桐秋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07版:散花坞       上一篇    下一篇

  □ 申功晶

  坐在我小学的教学楼里,可以看到窗外的两棵百年老梧桐树。

  古人把梧桐比作“树中之王”,《梦粱录》里记载“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梧桐立于庙堂之上,可见其尊贵非常。

  前有周天子桐叶封弟,后有《孔雀东南飞》焦家“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可见,古时种植梧桐之宅,非富即贵。

  我的启蒙小学,前身是一座古寺庙,由权贵捐资建造,种植梧桐便不足为奇了。这所在旧庙废址上改建的末流小学,却拥有《诗经》中最美的开篇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作为它的校名。

  少时的我,顽劣异常,被老师体罚“站壁角”成了家常便饭,因屡教不改,罚站的空间从室内角落移到室外走廊。进出大门,经常能看见一个理着小平头、肤色白皙的少年,懒洋洋站在那里,他个头比同龄人高,因个高就显得瘦,绿色的校服松垮垮地挂在身上,唇角带着微笑。

  “闲阶独倚梧桐”的得天独厚,让我打量起眼前的梧桐,它比寻常树木高大粗壮,足有数人合抱之粗,堪称树中“丈夫”。

  盛夏之际,它繁茂的枝叶向天空伸展,就像《西游记》中多闻天王的混元巨伞,在头顶撑起一片阴凉,我很庆幸,托它荫庇,我常坐在树下享受微风吹过枝叶的时光……

  在“金风细细”的浅秋,零星飘落的梧桐叶像极了一位舞者,在风中旋转身姿,因梧桐叶本身比较厚实,不似杨叶、柳叶这般纤弱,四下寂静,它蜷缩的身躯被秋风擦着横过地面之时,会发出很大的声响。以至于我后来听古曲《梧叶舞秋风》,以敏锐的耳力一下就鉴别出古琴发出的厚朴之音,乃梧桐叶而非银杏叶。梧桐除了落叶,还掉籽,有女孩子蹲下身,将它们一粒一粒捡起来,盛在碗里,带回家炒来吃,一如汪曾祺所述“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浅秋的天空,高远辽阔、明净通透,稀稀落落的梧桐叶在太阳里摇曳身躯,像一个个金色的铃铛。

  到了“万物变色、山河皆瘦”的暮秋,一天傍晚,我独自一人留在教室里订正试卷,天色骤沉,风雨大作,它们疯狂叩击窗棂,也叩击着我的耳鼓,透过玻璃窗,浓稠夜色中,黛青色的梧桐轮廓,尤显狰狞,枝枝梢梢簇拥颠簸的声响,让我瞬间产生“鬼哭狼嚎”的错觉,掉落的梧桐叶也好像受了魔法的陶俑,在回廊里走动,更让人浮想联翩。我生平第一次感到恐惧,但为了一点仅存的骄傲和自尊,我强忍着没有跑上还亮着灯的二楼办公室“求救”,而是一个人含泪答完试卷上所有题目。

  翌日,入冬,我依旧罚站在走廊,抬头仰望,光秃秃的枝头,似足了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它挺着剩下的虬树劲干,倔强地与一个冬天的风雕雪蚀开始抗衡。

  四时更迭,年复一年。都说“凤凰非梧桐而不栖”,转眼临近毕业季,这所综合实力全市居后的小学,居然飞出一只“货真价实”的金凤凰。那一年,省重点中学有史以来第一次设置初中部,在大市范围内公开招考小学应届毕业生30人,算来,其录取率比清华、北大还低。在那个大学生还很稀有的年代,能进入省重点,就代表一只脚已经跨入了大学,上好了保险锁,因此多少家长挤破脑袋,甚至不惜斥高额赞助费,也想把子女弄进这所名校。我有一位远房亲戚,因自家儿子分数不够,身为某单位中层干部的他打听到校长相中了我家的回迁房,竟觍着脸问我父亲能否压低房价卖给那位校长。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厢痴愿。

  当黑字红底的大红喜报张贴在学校大门口,看清楚姓名后,全体师生瞠目结舌,那是一个成绩算不上拔尖的女孩子,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她出身普通工人家庭,并不属于智商超群的天才型学生,但比起大多数浑浑噩噩的孩子,显然心智早熟。

  临近退休的班主任,沾了这位她素来不看好的弟子的光,被破格提拔为校长,在她将近四十年的教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是年,我的小学被邻校合并,这件喜事也在校史上添了一笔浓墨重彩的收官。我们习惯看当事者享受着收获的成功和鲜亮的荣耀,却往往忽略了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后来,听女孩母亲说,她因发愤读书,累到脱发、咳血,瘦成麻秆。

  “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只能去扫大街、拖粪车!”母亲的数落,历历在耳,毕业前夕,我一个人跑到树下,站了一夜,想了一夜,是在为虚度光阴而忏悔,还是为离愁别恨而不舍,我也说不清。

  很多年后,我途经母校,它变化很大,成了教师培训中心,黄沙地操场也改成石子路。唯有经年的梧桐依旧枝繁叶茂,数百年如一日,掩映着那栋斑驳的红砖老房。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顽童,历经高考的洗礼、职场的倾轧……

  那个女孩子,先是顺利升入省重点高中部,而后如愿考上985、211双一流大学,多年后,也泯然众人矣。倒是当年那个“人憎狗嫌”的学渣,技校毕业后,因嫌流水线操作工太苦,转而钻研“金雕”,十年磨一剑,成为远近闻名的“非遗大师”。

  梧桐的四季,有过春和景明,有过风雨如晦……它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这与生活在底层的芸芸众生何其相似,他们洞悉命运,却又不屈从命运,而是挺起脊梁与之抗争。数十年如一梦,物是人非事事休。唯阶前梧桐,一如当年,这大概便是草木对光阴的钟情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