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小院春秋 长篇连载(十二)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07版:万家灯火       上一篇    下一篇

  孙煜靖

  淑芳的办公室就在拐弯通道的第一间。因为是机要室,按组织规定平常都要锁着门,窗户外面就是小院空地。小小机要室如同瞭望哨,小院人进进出出皆在她眼皮下。淑芳坐下,敲打文件“嗒、嗒、嗒……啪……”极富节奏感的声音从窗户传出。

  春花一手抱着小梓安,另一只手里提着竹编小椅子,身后跟着小王飃,在院子里的小枇杷树旁边坐下。不一会儿,徐云莲抱着老五小蝶,吴光耀老婆雪萍牵着和小梓安同一年出生的双胞胎儿子吴卫星和吴卫东,手里提着小木板钉成的小马扎过来坐下。大人们说说笑笑,孩子们结伴玩耍。

  淑芳从窗户望去,春花的脸在阳光下显出红润来,且带着娇羞。春花是个善良本分又不失漂亮的乡下女人,老家在南乡,来小院住了近两年,没工作,在家安静本分地待着,大女儿已经上中学。半年前姜一铁妹妹回了老家,春花见淑芳上班小梓安在家没人带,每天只要姜一铁和淑芳上班,她就主动过来帮忙带孩子。姜一铁要给春花钱,却被毕达林和春花夫妻俩一次次拒绝。姜一铁和淑芳一商量,也就不再坚持给钱。明面上不给钱,不过淑芳会时不时备上礼物,或扯块新布料、或从山东老家捎来花生米、绣的鞋垫什么的,转手送给春花;反过来,春花每次从老家回来,总会带回淑芳和孩子爱吃的南乡特产。两家人处得很好。昨天,春花悄悄说,怀疑自己怀孕了。淑芳听了也高兴,让她去医院检查确定一下。时隔这么多年再次怀孕,春花满心欢喜,暗自希望这胎能生个儿子。淑芳再看看徐云莲和雪萍:她俩原来一直在家做饭、带孩子,生活开支越来越紧巴。前年染织厂因原料等问题下马,设备被行署调走,季红就到岑州县里一个小集体单位——棉针织社任教导员,针织社在古城北大街,条件简陋,十几台手摇织袜机和一些手摇纺车,几十个女工忙制线、织袜,男工负责维修,徐云莲觉得跟山东老家干的活一样简单,离家又近,工资虽不高,多少有点贴补,于是去了针织社。雪萍则去了新成立的砚墨厂上班。

  一想到徐云莲和雪萍去厂里上班,淑芳心顿时沉了下来。

  结婚那年,淑芳随姜一铁回老家,见到公公婆婆的同时,也第一次见到五个小叔子、两个小姑子。姜一铁参加革命没死在外面,在村子里是一惊;虽然没当上大官,但能在南方县城里当上局长,在村里来说是二惊;没听从父母之言就在外结婚带回来个漂亮小媳妇,为三惊。姜一铁母亲抱着大儿子痛哭,炕上炕下爬着最小的两个弟妹。完婚第二年淑芳生下女儿梓安,夫妻俩给老家人报喜,淑芳父母立即寄来花生米和做成各种形状的小饽饽,饽饽面上印上大红点点,透着喜庆。姜一铁父亲则让人代写了封信,明里暗里说着姜家长子长孙长曾孙……就指望淑芳肚子争气了,差点让淑芳把好不容易催下来的奶水给气憋回去。要知道,连饭都吃不上的日子,月子里的产妇能吃上一只老母鸡和两条鲫鱼绝对是奢侈,还得偷偷摸摸地吃,那可是姜一铁费尽心思四处托人从乡下买回来的。一封信不够,姜家随信还“寄来”姜一铁两个妹妹:十九岁的四银和十六岁的六银,说村里每户每年只能分到两斤麦子,让姜一铁给两个妹妹安排正式工作,能吃饱饭。家里倏地多了两张嘴,定量口粮笃定不够吃,只能从夫妻俩嘴里省下来,就当帮老家父母减轻负担。姜一铁把两个妹妹安顿在家,却只字不提工作之事。说起来岑州工业发展也需要工人,一起南下来的,也有干部把老家的亲戚带出来安排工作的,何况姜一铁是主管领导,完全有能力安排,但他就是迟迟不给两个妹妹安排工作。任凭淑芳枕头风吹得嘴巴起泡,姜一铁既不摇头也不点头,只让俩妹妹帮着照看孩子。两个妹妹待久了急得直跟大哥叫唤。半年前,楼上住着的季红看不下去了,背着姜一铁,悄悄把两个妹妹同时安排进针织厂车间上班。四银和六银开心不到五分钟,回到家的姜一铁一瓢冷水当头一浇,不仅坚决不同意,还当下就买了票,让俩妹妹回了老家。结果就是公公来信,把儿媳妇淑芳骂了个狗血淋头。两个妹妹一走,孩子又没人帮忙带了,幸亏春花来帮忙。

  一想到公公信上说的话,淑芳不由得一阵委屈;再一想到昨晚把姜一铁关门外,今天他去上班要去面对工作组方方面面的审查,淑芳身子一哆嗦,心里顿时揪成乱麻……脑子一走神,手中的打字手柄瞬间按错了位,字盘上的字没跳出来。“不好!”她赶紧停下来,一看蓝色的蜡纸上果然打错了两个字。一般打错字可以换蜡纸,但她看一张文件已经打了大半张纸,换蜡纸必须从头再打一遍,一上午就白打了,于是她迅速按下打字机滚筒上的压条,取下蓝色蜡纸,在打错的字上涂上改正液,举起蜡纸,用嘴对着吹气吹干,再将蜡纸装在滚筒上,重新对准位置。办公室散发出浓浓的化学药水的味儿,既刺眼又刺鼻。“嗒、嗒……啪”打字声在楼里再次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