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云上谷丰的桃源叙事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07版:散花坞       上一篇    下一篇

  □ 洪 波

  土楼、梯田、云海,质朴、静谧、梦幻,在徽州天路上远眺晨曦山色,宛若诗画桃源。这若隐若现的村子便是谷丰,地处歙县长陔乡境内,海拔近千米,藏匿在万绿丛中。

  在长陔岭头,我们巧遇开车从歙县返回的谷丰村民,于是换乘他的小车,前往谷丰清心消暑。

  我们得知司机名叫徐立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车子是2018年买的,这已是他的第二辆车了。早在2009年,这条通往村子的公路一开通,他就买了第一辆车。

  从谷丰村到长陔乡有二十里路,到歙县古城有一百一十余里,他说他到县城两三天就要一个来回。开车主要是为了带货接人,他一边经营“云上谷丰外山农家乐”,一边销售当地的土特产。

  车子在山里绕行,时而转弯,时而爬坡,车窗外绿意盎然,十分养眼。行过十余里,只见土楼数十幢,层层叠叠立在路边的山坡上。我们以为到了目的地,却峰回路转,汽车依然继续爬坡。徐立龙说他家在外山,还要往里再开几里。

  谷丰有六个村民组,九百多人口。下谷丰、厅门口、里丘田、上谷丰、青尖、外山这些村民组,在或远或近的山间开枝散叶,取“谷丰”之名,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路上碰到砍毛竹的村民,或遇上一些骑着三轮车割青草的人,徐立龙常停下车与他们搭腔。正好,我们也下车休息一下。在绿荫里,我们一边赏景,一边听他们闲聊。山里到处都是毛竹,砍几根毛竹回家,便于晾晒豇豆干。现在正是豇豆成熟季,一斤豇豆干,能卖二十元,是城里人的抢手货。村民割青草,拿去喂猪,家家户户都养了两三头猪,这里的猪肉除了自己吃,还运到山外城里去卖。笋干、火腿、山芋干,这“长陔三宝”远近闻名,尤其是火腿最吃香。徐立龙说火腿均价一斤五十五元,一只火腿要卖一千元左右,他每年都会帮农户代卖几十只。

  车子继续往前开,转过几个弯,穿过几片林子,古树掩映下,四五十户人家的土楼静谧在蓝天碧云下,徐立龙说这便是外山。

  一

  在视野开阔处,种着花花草草的大院敞开着,二层土楼质朴气派,旁边那簇新楼房上的“外山农家乐”红色字体特别醒目,这便是徐立龙的家。

  车子直接开到家门口,徐立龙停好车,便打开后备箱从里面拿出一只又一只大袋子,他说这些从城里买来的瓶瓶罐罐都是用来装腌好的辣椒片的。

  走进徐立龙家的土楼,一种乡村农家乐的气息扑面而来,墙面上红红绿绿的,那是驴友登山后留下的旗帜,一面、两面……像一枚枚勋章,一看就知道这里是驴友的理想栖居之地。墙上还挂着一些水墨画,烟雨、峰峦、杂树、梯田、土楼,相互交融、浓浓淡淡、虚虚实实。徐立龙说,这些都是各地画家来此写生留下的。墙上还张贴着不少证件、荣誉证书、奖状,是他们家的营业执照、培训证书或是参与各级农家乐比赛取得的成绩。

  屋外,洁白的床单、被套在阳光下晒着,像天边飘着的云朵。想必,不久前就有客人来这里住宿过。

  在透着丝丝凉意的土楼里,我与徐立龙自然而然地聊起了他经营的农家乐。他说,每年的三月到七月是旺季,好多时候都是满房的,单是来吃饭(不住宿)的客人,最多时,一次就有十几桌。

  当初村子易名谷丰,寓意五谷丰登,其实这些村子都背靠高山、前临深谷,一年中云海翻滚的日子是极为常见的。百亩草甸、千亩梯田、万亩竹海,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观日出、看云海、数星星、赏梯田,昔日寂寂无闻的谷丰逐渐成为徽州天路上的网红打卡点。

  “有人说你是‘黄牛台’宣传第一人,‘黄牛台’风景真的好吗?”我好奇地问着。

  “‘黄牛台’好不好?去了你就知道了,凡是到我们谷丰住宿的人,都喜欢爬爬‘黄牛台’。”徐立龙边说边打开手机将以前拍摄的照片、视频找给我看,一下勾起了我们探访的欲望。

  “海拔1300多米的‘黄牛台’,常年云雾缭绕,因当地人放养黄牛而得名。上面除了成片的小草,便是野山楂和杜鹃花。景观别致,颇具特色,很适合观景、露营。”聊起“黄牛台”,徐立龙总是一脸兴奋。

  要想让乡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好风景是催化剂。只有不断地宣传推广,才不会养在深闺人未识。作为农家乐主人的徐立龙,自然比我们都懂得这一点。

  这家农家乐是其父母亲手开办的。几年前,因为父亲去世,徐立龙关闭城里的饭店,返乡创业。这几年,一路下来,徐立龙深知在老家经营农家乐还是有市场的。这里拥有绝佳的生态和源源不断的土特产,只要经营得当,吸引山外的城里人进来消费,再把山里的土特产运出去销售,这一进一出,都是财源。

  外山村虽说人家只有四十六户,但经营农家乐的却不止他一家,乡亲们已陆续尝到了“农家乐”的甜头。

  二

  聊着聊着,不觉间便到了中午。

  火腿笋干豆腐煲,在厨房里咕嘟、咕嘟地烧着,我们坐在堂屋里,闻到扑鼻的鲜香,一下勾起了小时候的家乡味。

  煸青椒、辣椒酱、红烧肉、酱爆茄子、油焖豇豆……农家土菜一盘盘上桌了,清清爽爽,看着就很有食欲。

  “今天的饭菜都是我们自家种植的,我们谷丰不仅是城里人向往的后花园,还是城里人的菜园、粮仓。”徐立龙邀请我们入席时介绍道。

  桌上,这盘红彤彤、晶莹剔透的腌辣椒片,大家都喜欢尝尝,香中微辣,爽里清甜。

  徐立龙看着大家都喜欢,便说:“我们种高山土辣椒的地方,都是云来雾去的,生长周期长、肉质饱满。现在辣椒刚上市,昨天带了上百斤,到城里一下就卖完了。”

  问及这种土辣椒的种植、销售情况,徐立龙嘿嘿一笑说:“整个谷丰种了多少辣椒,我不知道,也没人统计过。早在2021年,我以青辣椒五元一斤、红辣椒七元一斤的价格就收购了七八万斤。整个谷丰,当时收辣椒的有好几家,我只是其中一家。不过,这两年辣椒种植就少了一些。”

  “你刚才说,这辣椒在城里一下就卖掉了,好卖怎么就少种了呢?”我不解地问道。

  徐立龙说:“高山蔬菜‘靠天收’,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市场销售风险,我们就尽可能丰富种植品种。比如说,我们现在田地里就种植了四季豆、毛豆、大豆、西瓜、豇豆、山芋、玉米、水稻等。”

  在边吃边聊中,我们知道不仅这些土菜来自山野的馈赠,连这香喷喷的米饭也是当地的土特产。稻种是“皖南1号”,水质是高山清泉,用的是传统的耕种方法。在这高山头,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水稻种植期长,这样的农家米饭自然口感好。

  “这农家米,你们卖吗?”农家饭好吃,大家都想买点农家米。

  “卖啊,不卖怎么吃得完啊!这几年,我从农户家流转了二十多亩田用来种水稻,除了经营农家乐,剩下的都是用来卖的。”

  吃过午饭,好客的主人又给我们泡了杯毛峰茶。茶叶在碧绿的茶汤里沉沉浮浮,茶香氤氲,我们呷了一口,不禁啧啧赞叹。

  自然而然,我们在茶香中聊起了当地的这片“金叶”。歙县是全国闻名的茶叶种植大县,谷丰又在茶叶生长的黄金带上,茶叶一度是农家的主要经济收入。徐立龙说:“茶叶收入多的人家一季下来能有几万元,平常人家也有一万元左右。”

  2023年,徐立龙在歙县城里租了店面,专门经营谷丰土特产,茶叶、笋干、火腿、山芋干、菜籽油、农家米……他说:“只要谷丰有的土特产,只要城里人喜欢,我都乐意带出去销售。”

  土特产一车车运出山,城里人一批批到来,进进出出,自然让农家乐开怀。

  三

  季节虽已立秋,暑热还未褪去,山里的天气似孩儿脸,吃饭前还是骄阳似火,饭后却已乌云密布、雷声阵阵。

  正当我们帮着收拾晒在院里的豇豆干时,骤雨就来了。

  徐立龙说:“这雨一下,云海就有了!”

  是的,等这场雨过,我们都盼着身临其境感触一下“云上谷丰”的绝美。

  雨足足下了半个小时才停歇,谷底的雾逐渐升腾起来,我们便赶去谷丰梯田的最佳观赏点,欣赏云蒸霞蔚的梦幻仙境。起初只是一缕缕缓缓升起,像给山峦围了条丝巾或镶上了白色的胸针。顷刻间,雾像潮水一样从山脚涌来,先是远处的山峦、竹海、屋舍被浓雾藏匿,而后近处的一切也被这铺天盖地的雾裹得严严实实,只觉得天地间一片混沌。沉浸在灵动飘逸的雾里,飘飘然,欲乘风归隐。不一会儿,这浓雾顺着山坡往山尖而去,山间景物又清晰可见,雨后的水稻、玉米、蔬菜,湿漉漉的愈显生机。大片浓雾飘过,谷底的雾又一缕缕拉拉扯扯地升起来了。

  山野之上,一片空灵,虫声鸟鸣间,但闻人语响。我们久久眺望,直至云消雾散、艳阳高照,才依依惜别。

  我们前往村子水口,去拜谒那些古老的红豆杉树,他们已在这片沃土上扎根三四百年了。

  在参天古树下,我们聊起了乡村振兴的话题。在乡村道路上,日日往来驰骋的徐立龙深情地说道:“乡村振兴路上没有成功与失败,只有坚持与热爱。”

  阳光下、古道旁,这些历经沧桑的红豆杉树在绿荫下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隐喻着乡村振兴之路:既有阳光灿烂的通途,也有需要穿行的林荫。

  作别云上谷丰,汽车又载着我们行驶在这条通往山外的道路上。一路弯弯绕绕,我不禁忆起杨万里的这句朴实平易的哲理诗:“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是云上谷丰农家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