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红许 (上饶)
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踏着徐霞客的屐痕,我慕名前往皖南休宁齐云山看云,当地人笑曰:“想看云海,那得碰运气。”齐云山,古称白岳,因“一石插天,直入云端”而得名,海拔仅585米。山不在高,有“道”则名,齐云山以云海、丹崖、石刻闻名,更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之美誉。
清晨的登封桥笼罩在薄雾中,横江与率水在山脚交汇,水面如镜倒映着岸边的树木。走上石板铺就的古道,两侧古木参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石阶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一路走过“九里十三亭”,山风送来阵阵野花香,偶见松鼠、鸟雀在枝头跳跃。一位头戴淡紫色帽子的保洁员走在前面,不时用多功能垃圾夹去拾捡被一些人随意丢弃的卫生纸、包装袋、饮料瓶、易拉罐等,再放进手中的垃圾袋,闲谈间,他那中气十足的声音,竟似要击落沾在草木上的露水。我暗暗地向保洁员投去了一抹敬佩的目光,他是齐云山上一片移动的风景,一朵紫色的云。
转过望仙台,眼前豁然开朗。静静等待预想中的云海,久未出现,却见丹霞赤壁如刀削斧劈般,在阳光下泛着赭红色的光。沿着游步道继续朝前缓缓行走,途经寿字岩、一天门、象鼻岩、真仙洞府、“天开神秀”石刻、二天门,再不紧不慢地走上月华天街,置身悬崖上的村落,徜徉其间,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独具韵味,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一位白发道士正在开阔地打太极,衣袂与山风同频飘动,此情此景让人恍如穿越千年。
临近正午,腹中发出抗议的声响,循香走进天街上一家徽菜馆。老板推荐了招牌菜红白臭鳜鱼、紫藤花炒蛋,味道鲜美,清香弥漫。最惊艳的是“杜”字虾米豆腐干,颜色淡褐,嚼感柔韧。席间,斟上一杯山里人酿制的青梅酒,浅黄色酒液里浮着几粒话梅,轻抿一口酸甜回甘。“我们这山高雾重,菜里也带着云的味道。”老板欣喜地打开手机展示电商平台给我看,“如今有了地理标志认证,每天接单量增加不少。”
午后的月华天街显得有些寂远空灵,时光静好,长生楼的270度观景台视野开阔,远处的香炉峰清晰可见,山岚在峰间缠绕,虽无云海磅礴,却另有一番清新意境。
喝过一杯茶,决定去探访玉虚宫,且长生楼下的“小壶天”也不可不去,乃明代一石坊葫芦形门洞,传说是道士飞升成仙处,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摩崖石刻,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字迹依然清晰。原路折回,还在山上小店铺买了一包南酸枣糕,店主推介说是采用齐云山野生南酸枣以古法制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撕开包装,果肉呈琥珀色,飘散着一缕山野的清香,入口温软,如云一样绵柔润心沁脾。
宫观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响,摇曳着古老的韵律,恍惚间,仿佛看见戚继光游览齐云山的英姿闪现在岁月的山脊上,还有历代名士大贤在此观云题刻,将胸中丘壑化作笔底烟霞。宫前一块石碑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大画家唐伯虎所撰的《紫霄宫玄帝碑铭》,轻轻抚摸,仿佛明代的云从指尖滑过。
暮色降临,山下的横江忽然热闹起来。华灯初上,一艘金色龙舟从雾中驶来,龙首高昂,龙须随风飘动。船上鼓点震天,岸边观者如潮。龙舟行至河心时,突然喷出金色火花,夜空成了璀璨烟花的主场。岸边鱼灯游行长街,汉服少女执灯徐行,恍若天宫瑶池的场景。我站在河畔观看,波光粼粼的江面恰似流动的银河,这不正是人间的云海么!山下的“非遗星火浪漫”与山上的“天上人间灯火”交相辉映,真是一半烟火一半仙气,让人沉醉其中。一位戴红袖章在维持秩序的志愿者介绍,齐云山夜游业态呈现出绚丽的光彩,去年接待游客达200余万人次,火爆出圈。
夜宿山下客栈,推开窗即是横江美景。对岸齐云山的灯火如繁星般坠落,似与天上银河相接。枕着蛙鸣入眠,梦里仍是烟花绽放的瞬间,那缤纷的火花在夜空翩翩起舞,又化作千万朵祥云装扮天边。次日清晨,在鸟鸣中醒来,窗外云海已漫过山峦,如万马奔腾。揉眼细看,原是山间晨雾在流动。忽然明白,齐云山的云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乡村振兴的见证——它见过挑山工的电商培训,听过道长的直播讲解,如今又映照着齐云山下万家灯火。
走过齐云山,即便未见云海翻涌,这片云却已在心中冉冉升起,终将化作记忆中的一抹亮色,永远尘封徽州的山水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