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山日报小记者 李潘谊
翻开沈石溪的《再被狐狸骗一次》,我本以为又会看见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狐狸向来被贴着“狡猾可恶”的标签,总做些偷鸡摸狗的事。可书里的故事情节,却彻底推翻了我对狐狸的固有印象。
故事的脉络很清晰:一天下午,“我”提着斧头去砍树,偶然在树洞里发现一窝毛茸茸的狐狸幼崽,它们眼睛闪着天真的光,尾巴红得亮眼。刹那间,一道红影从“我”身后窜出,还伴着“呦呦”的叫声。回头一看,是只公狐狸。它没有扑上来咬“我”,也没有转身逃开,反而“砰”的一声撞向大树。起初,“我”以为它只是受了惊吓,可很快,它一次、两次、三次地反复撞树,“我”渐渐察觉不对劲。这时“我”才发现,一只母狐狸正叼着幼崽,一只接一只穿梭在灌木丛中;而公狐狸依旧在撞树,脸上早已血肉模糊。直到母狐狸叼着最后一只幼崽消失在林间,公狐狸才停下动作。它仿佛感受不到疼痛,反而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缓缓倒在鲜红的血泊里,再也没起来。
合上书,公狐狸撞树的画面总在我脑海里回荡,隔着书页都能想象到那份钻心的疼。这只公狐狸确实“骗”了“我”,可它用的不是让人厌恶的“狡猾”,而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守护——为了孩子,它甘愿献出一切。
从前我总觉得,狮子只会肆意捕猎小动物,老狼永远奸诈凶狠。可现在才懂,它们也有温柔的一面:狮子会轻轻舔舐幼崽的皮毛,狼甚至会为了保护孩子与整个狼群为敌。其实没有天生“坏”的生命,就像故事里的狐狸爸爸,它没做什么“让自己开心的事”,只是在为重要的人拼尽全力付出、牺牲。
读完这个故事,我终于读懂了父爱的重量。父爱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无声的守护,悄悄萦绕在我们身边,时刻不曾远离。 指导老师: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