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母亲的紫苏园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第07版:万家灯火       上一篇    下一篇

">

  吴小朋

  母亲离我而去,已整整七年了。记得母亲走的那天,正是传统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

  我的老家在歙县南乡,村里有“中元节”祭祖、吃紫苏食品等习俗。那天,我正忙着要为久病未愈的母亲做几个紫苏煎饼,紫苏叶就取自县城新家的紫苏园。

  紫苏园就在宅院的一角,还是母亲一手打理起来的。在我儿子降生那年,母亲便背起行囊从百里外的老家来县城照看孙子。可在农村忙惯了的母亲,总想在宅院里种点蔬菜什么的。于是,在小小的院落里,硬是挤出了一个巴掌大的菜园。

  起初,我家周边还没有多少房屋,小菜园里的青菜、辣椒、西红柿都沐浴着明媚的阳光茁壮成长。可是,城市的建设突飞猛进,四周的高楼越盖越多,施舍给宅院里蔬菜的阳光则越来越少。

  “蔬菜种不活了,就改栽别的吧!”看来母亲是下定决心,不在小菜园里种出点什么是不会甘心的。

  有一天,当我忙完学校里的工作回家时,惊奇地发现母亲的小菜园已经突然变成了紫苏园。

  “都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宅院如此昏暗,这些紫苏能生根发芽吗?”我疑惑地向母亲问道。

  “这紫苏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都很强,房前屋后、沟边地边、果树林下都可以栽种的。”母亲怕我不相信,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它既不需要除草施肥,也不需要浇水松土,更不需要年年播种呢!”

  紫苏一天天地长大,清香一阵阵地袭来。母亲隔三岔五会摘些紫苏叶,制成紫苏卷、紫苏煎饼之类的食品,让全家人品尝。当家人风寒发热时,母亲会熬上一碗紫苏叶汤;当朋友消化不良时,母亲又会煎上一碗紫苏梗汤;当邻居咳喘多痰时,母亲还会煮上一碗紫苏籽汤……母亲也像这紫苏一样,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

  可是,如此温馨的日子早在十八年前就突然终结了。母亲病了,且病得不轻。起初时间感知混乱,做饭不分昼夜;后来,生活不能自理。听医生说,母亲的大脑病变与一次家庭中毒密不可分。

  蚕桑和茶叶是我老家的主要经济作物。那是四十二年前,母亲在其居住的土楼里养着春蚕。当时正值春暖乍寒的时节,母亲便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生了一个炭火盆,结果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若不是外婆早起发现异常,以及赤脚医生抢救及时,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母亲生病的日子里,紫苏长了又谢,谢了又长。四个女儿有空来看她的时候,也会顺便摘几把紫苏叶带回去弄着吃。

  母亲也挺喜欢吃紫苏食品的。那天,我用冬暖夏凉的井水清洗完几把紫苏叶后,便快速去附近的一家超市买点面粉,准备做几个紫苏煎饼让母亲品尝。

  然而,这世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当我匆匆赶回家时,只见一股殷红的血液从楼梯口的门缝中不停地向堂前流动。不好,出大事了,母亲摔下楼梯了,手脚和胸背等多处骨折,而最致命的则是颈椎和气管都严重损伤,县医院的医生说已经回天无术了……

  母亲就这样匆匆地走了,没能吃上我亲手制作的紫苏煎饼,只有她亲手栽种的紫苏依旧年复一年地生根发芽。母亲就像这紫苏园里的一棵棵紫苏,外表看起来并不起眼,因为它的花语就是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