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武侠世界的人文内涵和美学意义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第06版:文化徽州       上一篇    下一篇

">

">

  □ 吕晨菲

  《剑羽岚心录》问世,在如今这个武侠小说稀缺的年代,玉琪以其小说家和剧作家的双重身份给读者带来一场难忘的江湖历练。文末,白青岚和慕容青火一同离去,同时留下了新的“十年之约”,这让我更加期待《剑羽岚心录》的续作——慕容青火究竟会做出何等选择?是成为与其父一样的绝世高手,或成为同其母慕容嫣一样的帝室贵胄?玉琪将这“未来”的可能留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小说中众多人物构成的群像式结构,又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武侠哲学观。

  《剑羽岚心录》全书共分为五卷,每卷内又有十章,每章又都以四字为名,可以说,玉琪在编排这部长篇小说的结构时,有着自己的计划和追求。实际上,每一卷的内容都可以成为一部戏剧的一幕,因为在各卷当中都有完整的故事链——开端、发展、高潮,故事行至高潮时,潮水退去,沙滩留下贝壳,于是我们随着那贝壳继续走进下一卷。在基本自洽的各卷内容当中,慕容嫣夺回王位的努力可算上全文的主线,它将这中间大大小小的计谋、武斗、暗算等事件如同串珠一般串联起来。所以,如果你想要谈论《剑羽岚心录》,那么就不能避免谈论慕容嫣及其行动。玉琪在他更早的作品《倚楼曌·火莲圣女》中,曾经这样谈论自己:“自幼诵金古,不与世俗同。后读温梁著,孤马快哉风。”可见,玉琪非常熟悉新派武侠的“四大天王”——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中处处有这些新派武侠小说的影子,而慕容嫣的行动即可从金庸《天龙八部》中得到参照。在《天龙八部》中,同样有一位志在复兴燕国的角色,即“南慕容,北乔峰”中大名鼎鼎的慕容复。慕容复一生致力于收拢江湖势力以达成其复国的目标,他企图将灵鹫宫的势力收为己有,又想争夺武林盟主以号令天下江湖人士,最终失败。可以说,金庸以慕容复的失败表明了他的态度:江湖的事,江湖了。玉琪也让慕容嫣在《剑羽岚心录》中失败,在慕容嫣、慕容狄等人劝说慕容青火回到燕国号令七军、夺回王位时,慕容青火的回答是:“我的家在江湖。”作为代表燕国正统血脉的皇子,慕容青火拒绝了母亲的请求,决定随着他的师父、父亲——白青岚继续浪迹天涯,待十年之后,他会做出自己的选择;但现在,慕容青火确确实实地选择了“江湖”世界,而将“庙堂”抛诸脑后。慕容青火作此决定,笔者以为,相当程度上是受其父“生死剑”白青岚的影响。

  如果说慕容嫣身兼牡丹派掌门与燕国公主的双重身份,导致她的行动偏向争夺燕国这一“庙堂”世界,那么主人公白青岚就没有这么复杂的身份,他是一位相当纯粹的剑客。《剑羽岚心录》封面上写着同为绝世高手的申一游和白青岚的对话:

  白青岚,我的剑在心里,你的剑在哪里?

  我的剑只在手中。

  “剑在手中”,那么意味着剑仅仅是在手中,而不像申一游一样“剑在心中”。这就好比王国维论“三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初习剑法时,手中有剑;到逐渐精研剑法后,是心中有剑;至返璞归真的宗师境界时,再次回到手中有剑。可以说,作为剑客的冷静与作为剑法宗师的绝顶认识影响了白青岚身边的慕容青火,使得慕容青火在面对危机时从容不迫,如静水深潭。不过,玉琪想要表达的绝不仅仅在白青岚及其宗师之风范上。古剑门的师祖、师叔,以及神秘的明海和尚,都各自展现了玉琪丰富、复杂的内心思想世界。

  古剑门这一门派出场了四位人物,分别是“古门三剑”白青岚、古枫、段天涯,古剑门门主古重山则几乎在全文最后才登场。以古重山、古枫、段天涯的言行来看,他们代表了《剑羽岚心录》中的“义”。陈平原在分析武侠作品中的“义气”时,认为这一概念基本没有特别明确的界定,“是从《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结义和《水浒传》中的‘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演化而来。”它通过结盟的方式,让陌路人变成兄弟,相互之间具有准血缘联系,以便在有难时互相帮助。《剑羽岚心录》中,古枫、段天涯都对白青岚有巨大的帮助,当然,此“三剑”并非结拜兄弟,但以同门师兄弟的关系看,此三人之间的关系相较于异姓兄弟,是更紧密的了。在众多江湖英雄前往天山派争夺圣物“天山雪莲”时,为了确保白青岚能够有足够的竞争力,他的师弟古枫、段天涯在大北河畔阻挡了进犯的阴山铁骑。在白青岚最终和慕容嫣、申一游等人会面时,古枫、段天涯也受师父古重山之命前往燕国为白青岚助阵。以“义”为先,是古剑门的行事准则。这种共识,构成了“江湖”这一世界的基本逻辑,因而,它又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的讽刺。在古枫、段天涯的反面,慕容嫣的义兄慕容狄眼里似乎完全没有“义”字可言。在慕容嫣质问慕容狄为何不推翻僭主时,慕容狄的回答是:以现实利益为先。这在古枫、段天涯等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他们为了大师兄白青岚的生死,可将自身安危置之不理。此是“义”。

  除了古剑门、牡丹派、天山派等门派之外,《剑羽岚心录》中还有一个并不显眼的门派——般若寺。明海和尚即是离开般若寺历练的。可以说,明海和尚代表了一种“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武侠哲学。明海与白青岚的初次对决后,明海经脉尽断。按照武侠小说中常规的“套路”,他应当再也无法运用内力,自然也是失去了所有的武功。但玉琪这样形容当时的明海:

  明海一朝顿悟。因为修佛修的是自己。

  自己即是佛,又何须成佛。

  桃木剑斩去了他的因果。

  因为没了经脉,从此,明海只能修自己。

  从后来的情节看,明海显然也成为了绝世高手,并且是常人无法看清深浅的高手。天山派一战,明海正面对战天山派华震南。他如同“无底的深渊”一样尽数吸收了华震南的寒气内力,随后又将此寒气“返还”给了华震南,挫败了华震南的阴谋。再之后,明海与李空谷于千药谷一同服下神仙茶,至文末,明海又与李空谷再次会面,浪迹天涯。与其说明海像《天龙八部》中的虚竹,不如说玉琪是在向汪曾祺的《受戒》致敬。在《受戒》中,也有一位俊俏的明海和尚。有趣的是,玉琪在文中让华震南“为明海受戒”,但华震南失败了。在《受戒》中,明海当然正经地接受了“受戒”这一宗教仪式,尽管他最后同庵中其他师父一样过上了世俗的生活,但明海确实是一位真正的僧人。《剑羽岚心录》中的明海则不同,他既没有“受戒”,还过上了相似的世俗生活。所以,玉琪安排明海离开般若寺、到“江湖”历练、遇上白青岚与李空谷等人,都是为了让明海“修自己”,最终形成一种自然而然、天人合一的武学境界。于是,作为僧人所面临的戒律便不再束缚明海,因为他始终在“修自己”。这种自然天成的美学观念,受汪曾祺《受戒》的影响颇深。

  《剑羽岚心录》中出场人物既多,每一卷中的情节又都紧凑精彩,但从这几位代表性的人物来看,作者玉琪的武侠世界是有着继续扩展的潜力的。玉琪自如地驾驭众多门派、观念不同的人物,让他们浪迹在这不息的江湖之中,显示了他作为剧作家、小说家的“跨界”能力,让小说具有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