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谈痔色变”,其实近半“有痔人士”并无症状。对有症状的患者而言,便后出鲜血是主要困扰,痔引起的出血有轻有重之分,起初可能仅厕纸带血丝,后续可发展为便盆上带血、滴血,甚至喷射状出血。除了便血,有些患者排便、咳嗽、负重时会有痔脱出,可自行还纳或用手还纳,有时可能嵌顿无法回纳。痔疮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俗话说“十人九痔”,足以说明痔疮的发病率高,那么,究竟什么是痔疮呢?它有哪些典型症状?该如何预防?患病后能否康复吗?下文将逐一解答。
一、什么是痔疮?有哪些症状?
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是由于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痔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隐藏在肛门内,如未严重脱出,通常无法直接看到;外痔位于齿状线以下,在肛门外,可直接观察到;混合痔在齿状线附近,由痔内、外静脉丛曲张并相互吻合贯通形成。得了痔疮最常见的症状是排便时出血、肛周疼痛、肛门瘙痒、痔赘(俗称“肉赘儿”)脱垂等。
二、痔疮如何预防?
预防痔病需控制危险因素。首先,要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包括提肛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坐立,长时间静坐者可用透气坐垫减轻局部压力。其次,保持营养均衡,减少咖啡、浓茶等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再者,改变不良排便习惯,忌久蹲久坐,避免如厕时看手机、读书以延长排便时间,勿过度用力,以防增加肛周血管压力。同时,注意肛周清洁,便后从前往后轻柔擦拭,难擦净可换湿纸巾(不含酒精),也可盆浴或用淋浴喷头冲洗,擦拭后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此外,及时治疗便秘等疾病,保持大便通畅。已患痔病者,上述措施有助于改善症状,膳食调整是首选非手术方法,建议每日摄入25~35g纤维素。
三、痔疮患者如何护理?
痔疮可通过调整饮食、保持规律排便、避免久坐久站、加强肛门清洁、适度运动等方式预防和保养。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排便时对肛门的刺激。建议每日摄入西蓝花、燕麦、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保证充足饮水。避免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饮酒,以免加重肛门血管充血;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如厕时久蹲或用力过度。便秘者可尝试晨起后饮用温水刺激肠蠕动,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办公时可使用环形坐垫减轻肛周压力。司机等职业人群需特别注意间歇性调整体位;便后建议用温水冲洗或使用无酒精湿巾清洁,避免用粗糙纸巾反复擦拭。每日可进行1—2次温水坐浴,每次10—15分钟,水中可加入适量高锰酸钾外用片稀释液;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群力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天可进行3组提肛训练,每组收缩放松肛门肌肉20次。游泳、快走等有氧运动也有助于预防静脉淤血。
痔疮患者应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穿着过紧的裤子压迫会阴部。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缓解症状,若出现持续便血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观察排便习惯改变,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肛门指检或肠镜检查。
四、得了痔疮怎么办?
1.坐浴:可选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黄柏、花椒、黄连、地榆等,煎煮后按照比例兑入温水,进行坐浴,可有效缓解症状。还可以选用高锰酸钾片温水坐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杀菌消炎。同时对于术后水肿的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使用药物:可使用外用痔疮膏(栓),如马应龙痔疮膏、肛泰软膏、普济痔疮栓等,还可口服止痛药,一定程度下可使痛苦得到暂时性缓解,但一定要遵从医嘱使用。
3.手术治疗:该方式适用于比较严重的痔疮,比如大便出血量比较多,而且比较频繁。大便后出现的肛门肿物脱出,脱出之后需要用手回纳或者难以回纳,就需要手术治疗。因为保守治疗效果不是很好,会越来越重,时间久了手术要忍受很大的痛苦,所以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五、痔疮患者怎样锻炼才能康复?
痔疮康复需要结合针对性锻炼和日常习惯调整,重点在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肛门压力、增强盆底肌力量。主要通过提肛运动、避免久坐久站、腹部核心训练、有氧运动等综合干预,配合饮食和清洁管理缓解症状。针对性锻炼改善局部循环做提肛运动(凯格尔运动),平躺或站立,收缩肛门及会阴部肌肉(类似憋尿动作),保持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5组。可增强盆底肌力量,促进肛门静脉回流,缓解肿胀。注意避免屏气或腹部用力,动作缓慢匀速。
腹部核心训练推荐动作:平板支撑、臀桥、仰卧抬腿等低强度训练,每次15—20分钟。可改善腹腔压力分布,减少久坐导致的肛门淤血。注意避免仰卧起坐、深蹲等增加腹压的运动,防止痔疮脱出加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