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认识肛周脓肿,科学护理很重要

日期:09-06
字号:
版面:第04版:专版·科普       上一篇    下一篇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多为进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诱发,大多数就诊患者有辛辣刺激食物饮食生活史,病发后自觉肛门处疼痛,坐立难安愈加严重。大部分患者以为是痔疮犯了,直到病情加重,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居然是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属于肛周感染性疾病,起病急,一旦确诊,需尽早行手术治疗。不少就诊患者闻手术色变,认为肛周脓肿只是肛门发炎,吃点抗生素,打点点滴就好了。临床上多数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恶寒发热,可并发肛瘘,病情严重时可并发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肛周脓肿,学会科学护理,保障身体健康。

  一、什么是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的感染性疾病,多为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症状为肛周出现持续性疼痛,初期为胀痛,随病情进展成跳痛,病变处皮肤红肿、触痛明显,可触及硬结或肿块。部分患者伴发热、乏力、寒战等全身感染表现,若脓肿范围大、感染严重,全身症状更明显。肛周脓肿是肛瘘的前身,肛周皮下和坐骨直肠窝脓肿较为常见,而括约肌间、肛提肌上以及直肠黏膜下的脓肿相对少见。

  二、肛周脓肿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中医认为引起肛周脓肿的原因有三点,即湿热蕴结、热毒炽盛、阴虚毒恋。湿热之邪蕴于肛门,致气血不畅,郁而化热而成病;邪热内蕴,日久不解,致热胜肉腐而成病;肾阴虚,正气不足,湿热内侵,蕴结不散,阻碍气机而气血瘀滞成病。

  西医认为脓肿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肛门腺感染:肛门腺开口于肛管直肠交界处的肛窦内,肛窦呈漏斗状向上开口,易受损伤及细菌的侵入而引发感染。肛窦一旦感染,会引起肛门腺感染化脓,炎症向肛周的间隙内扩散。因为肛周间隙抵御感染的能力差,感染易在这些间隙中扩散。其次可见肛门局部刺激和损伤:如经常吃辣椒、喝酒等刺激性食物会导致肛管直肠局部充血,局部抵抗力降低而易发感染。另外,干硬的粪便擦伤肛管皮肤黏膜,腹泻患者的稀粪落在肛窦内导致肛门腺管阻塞,以及肛门直肠外伤或被随食物吞咽下的鸡、鸭、鱼骨刺伤肛管直肠等,均可导致肛门直肠周围发生感染而形成肛周脓肿。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机体抗感染能力弱,更易患肛周脓肿。

  三、如何预防肛周脓肿?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用温水清洁肛门周围,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在排便后应使用柔软的纸巾或湿纸巾轻轻擦拭,以减少摩擦;保持干燥,湿润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因此保持肛门周围干燥非常重要。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内裤,并避免穿紧身裤或合成材料的内裤;避免久坐,长时间坐姿会增加肛门周围的压力,影响血液循环,从而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定期站立活动,或使用坐垫减轻压力;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有助于促进消化和顺畅排便,减少便秘和肛裂的发生;避免过度用力排便,过度用力排便会增加肛门周围的压力,易引发感染和脓肿。保持正常的排便习惯,避免用力过猛;避免肛门周围损伤,避免过度擦拭、揉捏或其他可能导致肛门周围损伤的行为。

  四、肛周脓肿术后居家患者如何护理?

  肛周脓肿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开排脓,同时配合抗生素和消炎药物,以控制感染和减轻炎症。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

  一是伤口护理。术后应每天清洗伤口,用温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及周围,去除残留的脓液和分泌物,防止继发感染。清洗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签轻轻擦干伤口,避免伤害到新生的肉芽组织。如果伤口有渗血或渗液,应及时更换纱布或护垫,保持局部干爽。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手术创面渗液、积血的情况,24小时内通常采取创面纱布填塞加压止血,如果创面有渗液,需要及时更换敷料。手术创面换药时,尽量使用生理盐水、双氧水、碘伏等将脓腔彻底冲洗干净,避免较多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残留。创面内可以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龙珠软膏等,刺激肉芽组织增生,促进创面生长。

  二是坚持换药和复诊。术后应按医嘱定期到医院换药和复诊,让医生检查伤口的愈合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裂口等。换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伤口。如果医生给予了外用药物或敷料,应按说明书或医嘱使用,不要随意更换或停用。  

  三是注意饮食调理。术后应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豆制品、鱼肉、新鲜水果和蔬菜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应多喝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玉米、芹菜、香蕉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和用力排便。忌食辛辣刺激和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如辣椒、酒、咖啡、油炸食品等,以免刺激肠道和伤口。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