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麻醉苏醒过程你了解吗?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4版:专版·科普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什么是麻醉苏醒?

  麻醉苏醒,指患者从接受手术的麻醉状态逐渐恢复到清醒状态的过程。在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让患者暂时失去意识、感觉与反射,以保障手术安全进行。而麻醉苏醒则是在停止使用麻醉药物后,随着体内麻醉药物逐渐代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会逐步恢复的过程。

  二、麻醉苏醒过程要经历哪些阶段?

  (一)早期苏醒阶段。手术结束并停止给予麻醉药物后,患者首先进入早期苏醒阶段。随着麻醉药物的代谢,患者的自主呼吸会逐渐恢复,呼吸频率和幅度从最初微弱、不规则,慢慢变得平稳、规律。此时,患者或许仍处于浅麻醉状态,但意识开始逐渐恢复,对疼痛刺激等开始有反应,如肢体出现轻微活动,但视、听觉尚未完全恢复,无法完成指令性动作。

  (二)中期苏醒阶段。随着体内麻醉药物进一步代谢,患者进入中期苏醒阶段。全身麻醉的患者开始出现睁眼、吞咽等动作,眼球也会转动,对外界的声音、光线等刺激有了一定的感知,然而,此时患者的意识仍不够清晰,可能会出现嗜睡、言语含糊等情况。在这个阶段,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后期苏醒阶段。在后期苏醒阶段,全身麻醉患者的意识基本恢复清醒,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并按要求进行肢体活动,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也趋于稳定。只有当患者达到这个阶段,且经过麻醉医护人员评估符合转出麻醉恢复室的标准后,才可以被送回普通病房或者回家。

  三、麻醉苏醒过程中的常见表现与应对

  (一)意识恢复相关表现。在麻醉苏醒过程中,患者意识恢复并非总是平稳的。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具体表现为肢体乱动、言语混乱等。这可能是由于手术创伤、个体因素以及麻醉药物残留影响大脑功能,或者疼痛、导尿管等刺激引起。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防止患者意外伤害自己,并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处理,如给予适量的镇静药、镇痛药。而部分患者则可能表现为过度嗜睡,这大多是由于麻醉药物尚未完全代谢,也有可能是出现了神经系统并发症,专业的麻醉团队会全程守护、持续观察并做好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药物残留导致苏醒延迟的患者,可以等待患者自然苏醒,必要时也可以给予相应的药物加快患者苏醒,而对于可能出现了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进行影像学等检查以指导后续治疗。

  (二)呼吸相关表现。呼吸功能的恢复是麻醉苏醒的关键环节。在早期苏醒阶段,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表现为呼吸频率过慢、呼吸浅弱等,这可能是麻醉药物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尚未完全消除。医护人员会给予吸氧,并根据具体情况开放患者的呼吸道或进行辅助呼吸,以确保患者的氧供。

  (三)循环系统相关表现。麻醉苏醒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循环系统指标也可能出现波动。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情况,这可能与疼痛刺激、紧张焦虑等因素有关。医护人员会通过给予镇痛药、安抚患者情绪等方式进行处理。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这可能是麻醉药物残留导致血管扩张、心肌抑制等原因引起,此时,医护人员会及时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进行纠正。

  四、麻醉苏醒的监护与管理

  (一)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在整个麻醉苏醒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还会定期测量体温。对于危重患者,会进行内环境的监测。通过这些监测数据,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二)气道管理。保持气道通畅是麻醉苏醒期的重要工作。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苏醒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拔管。在拔管前,会充分吸引气道分泌物,确保气道通畅。拔管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防止出现舌后坠、喉水肿等导致气道梗阻的情况。对于非气管插管的患者,医护人员也会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三)疼痛管理。疼痛是麻醉苏醒期患者常见的不适症状,有效的疼痛管理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如根据手术种类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泵或进行局部神经阻滞等,在减轻患者疼痛的同时,避免镇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