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村:新四军第二支队驻地
日期:09-03
版面:
第02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上一篇 下一篇
□ 胡利龙 汪悦
青山绿水环绕的琶村,是新四军第二支队的驻扎地和司令部所在地。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历史背景下,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二支队由张鼎丞、粟裕等率领,由闽西、闽粤边、闽赣边和浙南等多支游击队共计2100余人整编而成。他们跋山涉水,历经艰难,于1938年3月至4月间,陆续抵达皖南岩寺周边的琶村、琶塘一带,进行集中整训。
琶塘村因其三面环山、林木茂密、位置隐蔽,成为理想的驻军之地。支队司令部设在村民胡小林的祖宅中,后勤医院设立于“六房厅”祠堂,战地服务团和宣传队分驻村中多处民宅。支队官兵纪律严明,与村民同甘共苦,帮助百姓挑水、耕种,医疗队免费为村民治病,深受群众爱戴。至今村中老墙上仍保留着“坚持抗日驱逐日寇出中国”“收复失地”等标语墨迹。
在整训期间,第二支队不仅加强军事训练,还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战地服务团经常在村关帝庙前搭台演出,聚集上千军民,用文艺形式激发抗战热情。粟裕、张鼎丞等将领常在司令部研究敌情、制定作战计划。陈毅曾多次骑马从潜口一支队驻地赶来,与粟裕等人商议军政要务,有时直至深夜,便与官兵同榻而眠。
整训结束后,1938年6月,第二支队挥师东进,进入敌后战场。此后,第二支队转战江宁、当涂、溧水等地,在苏皖边区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围攻,创建江(宁)当(涂)溧(水)边区(亦称横山地区)和宣(城)当(涂)芜(湖)边区(亦称大官圩地区)两块相连的抗日根据地,为华中抗战写下辉煌一页。
如今,琶塘村新四军第二支队驻地旧址已被辟为纪念馆,徽派古宅中陈列着珍贵照片、实物和复刻布告,向来访者静静讲述当年的铁血往事。村中老墙上的标语虽已斑驳,但“铁军精神”历久弥新。琶村不仅是一处传统村落、美丽乡村,更是一方红色的土地、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纪念馆。它铭记着新四军东进抗日的铿锵脚步,也传承着中华民族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军民同心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