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小院春秋 长篇连载(十)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第07版:万家灯火       上一篇    下一篇

  孙煜靖

  这边淑芳关上门,隔壁王逸富家门“啪”地打开了,昏暗中现出女主人徐云莲。跟淑芳一样,徐云莲也没空着两手,拎着锄头和竹篮子,背上绑着老四王飃,屁股后跟着老三儿子王鹏。“这么早下菜地?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呀……”淑芳说道。王逸富孩子多,夫妻俩每天一睁眼,就是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单位大食堂根本不够吃,王逸富夫妻俩学着吴国中,也在北墙外的舜之河边的滩涂地开荒挖地,种些地瓜和蔬菜。

  “俩大的要上学,老王做早饭。我去收些地瓜回来。入秋了,把地翻一下,撒些萝卜籽儿……”徐云莲边搭话边用手给睡眼蒙眬的王鹏擦了把鼻涕,顺嘴回了句:“倒马桶去?”“嗯。一会儿人都起来洗脸,井台都挤不进去。”“唉,我家人多,每天都是满满一大马桶。我等从菜地回来再去倒……”两人边说话边朝井台方向走去。井台上,食堂管理员毕达林撸起袖子摇着摇把汲水,汲出的一桶桶井水倒进老虎灶锅炉,锅炉下柴火烧得旺旺的,他要赶在小院人们起床前把水烧开,一会儿每家就会来人提着暖瓶灌开水。厨师忙着烧早饭。淑芳在井台上驻足,徐云莲牵着孩子们继续往河边菜地走去。

  大院的井台很壮观,井水清澈却深不见底,无论春夏秋冬,水温始终保持在18℃。县城居民的饮用水,除了古城内几个孤零零、矮墩墩——当地人称“蛤蟆井”的水井可供部分居民饮用以外,大多居民都是从河里挑水来吃。新中国成立以后,条件好的单位出资挖井,供单位或者家属汲水。大院新打的这口井,要满足好几百号人饮水、洗漱、生活用水。井台北面,是一排长条形大平房,是手工业管理局的职工家属大食堂兼老虎灶(开水房)。井台和局食堂如同连体屏风把大院分开,手工业局的小楼成了独立而又特殊的小院——西边是国营建筑工程队,东边是国营印刷厂,南边隔着解放路是新建成的大型国营轻机械厂,真正是一个被工人阶级包围的机关小院。

  “早。”淑芳和毕达林打了个招呼,拎起井筒边的小水桶,握紧绳子,把空水桶扔进井里,熟练地拽着绳子两边晃了几下,然后拉起绳子,把汲出的大半桶井水倒到自家小铁皮桶里。大院人家都很自觉,不在井台上清洗秽物。汲上水,淑芳继续一手提马桶一手拎水桶,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像只张开翅膀的鸭子,一路摇摆着穿过大空场,拐弯向厕所走去。舜之河的水雾弥散到北墙,扑到淑芳脸上湿漉漉的,走着走着,她心里“咯噔”一下,脚下放慢了速度。人最怕见到啥却偏偏遇到啥——一辆木质掏粪车横在男厕所积粪缸前,一个上身洗得发白的深蓝色人民装,下穿皱巴巴的黑裤子的男人戴着草帽,双手操着一把长竹竿,竹竿的一头用铁丝紧紧捆着一个大木勺,正弯腰从粪缸里一瓢瓢往外掏……淑芳知道是谁,下意识站住,两腿膝盖却因水桶的惯性前后晃了两下,她想往回走又迈不动腿,尴尬得恨不得往女厕所钻,恰好这时男子把刚掏出的粪往粪车里倒,一抬头,便和不知所措的淑芳对上了视线。

  “萧……”此时此刻,淑芳开口喊“副主任”无疑是讽刺,直接喊“萧达”显然是刺激对方觉得时过境迁。

  “淑芳来了?”萧达赶紧截住话头,他嘴唇微微抽搐,同样有些尴尬,或许早已习惯这种场面了,开口补充道,“噢,你不用倒进粪坑了,直接倒在粪车里就好。你我都省事了。”萧达努力挤出一丝笑,却比哭还难看。

  “好的好的。”淑芳手忙脚乱地放下手中的马桶,紧跑两步到女厕所门外朝天敞开的积粪池旁,拎起马桶,歘的一下倒进粪车顶端的口子里,顾不上马桶还有残留的屎尿水,三下五除二用水把马桶冲了一下,就赶紧盖好盖子,拎起两个桶就往回跑。对如败兵落跑般的淑芳而言,与其说自己尴尬,不如说她更怕萧达尴尬。

  身后萧达默默地拿起长竹竿粪勺,走到女厕所粪池这边,继续他今天的掏粪作业。掏完大院粪缸后,他还要继续去收县城居民家的粪水。

  萧达是河北保定人,从小跟着父母到上海做小买卖,后来娶了同样在上海做买卖的岑州人程家的女儿。四年前的审干运动,一开始并没发现萧达有历史问题,但在最后的复查阶段,他被人匿名举报了:萧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经被国民党秘密逮捕过!一开始组织上怀疑弄错了,因为谁都知道萧达是老革命了,但组织是严肃的,派出几批人去他河北老家和上海调查,结果在溃逃的上海国民党遗留下来的资料中,找到了萧达的“自首书”。念及萧达后来在山里打游击和解放后工作上的才能和表现,组织上对他作出“限制使用”的结论,分配到大院西墙外的粪管站,每天清晨拉着粪车去古城大街小巷收粪,同时承担大院的日常打扫、厕所的掏粪作业。短短三年时间,萧达从意气风发的领导沦落为处理对象,从人人尊重的“副主任”沦为人人嫌弃的屎缸“缸长”,仿佛一夜之间从天上掉到地下,顿显落魄甚至猥琐,孩子也跟着受白眼,大儿子萧苏亚和二女儿萧苏红已经上初中了,在学校被同学奚落,经常放学回家丢开书包闷头哭。半年前,两岁多的小女儿萧文清得了小儿麻痹症,一条腿肌肉萎缩,落下终身残疾,由此当地人背地里一提起萧达小女儿,从不说名字,直接称呼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