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寿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每当我听到这轻快熟悉的旋律,便不由自主想起在休宁县海阳中学就读时的一幕幕场景,令人萦绕。
1981年9月,我顺利考入海阳中学,开启高中学习生涯。记得入校报到第一天是当老师的哥哥陪我去的,当我提着装满学习生活用品的厚重木箱踏入校园时,眼前展现的是有些年份的低矮老旧的房子,这些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却错落有致,彼此间还有木制廊道连通,便被这古朴典雅的校园氛围所吸引,有种亲切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校园中心的一棵老樟树,庞大的树枝树叶仿若华盖一般,遮天蔽日,增添了宁静氛围;而难忘的莫过于林立在青石板大道两侧的法国梧桐树,到了秋季,落叶纷纷,漫步林荫大道上,沙沙作响,别有一番与众不同的感觉。
那个年代,高考录取率很低,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年级能考取中专的就很少,大学更是凤毛麟角,为挤上高考这座独木桥,大家学习都非常刻苦,尤其是我们这些从农村来的,就更加用心,不然就只有回家“修地球”这条路了,所以往往天刚亮就起床早读,晚自习铃声响过多时才回宿舍,更有教室熄灯了,还有极少数同学仍在点烛夜战,一到周末也不放过自修,除周六下午短暂休整洗洗衣服外,很少上街游玩,可见学习竞争氛围是多么的激烈。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百废俱兴,一些新生事物蓬勃发展,由此慢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当中尤以流行音乐的兴起,宛如一股暖流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激情得以释放。《乡恋》《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青春啊青春》等,大家不约而同地传唱着,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与此同时,港台流行音乐也悄然流入内地,尤其是邓丽君的歌曲,如《小村之恋》《甜蜜蜜》等,她那清新脱俗的优美唱腔,顿时打动人的心灵,也让我们这些初入校园的学子们产生共鸣。
我们理科二班挺幸运的,遇上个好班主任赵泽奇老师,因家庭身份问题,赵老师曾下放农村中学多年,快40岁的人啦,还是孑然一身,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我们学生的爱,尤其是对从农村过来的同学更加关爱,时常设身处地为学生们解决学业及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除了师生情外,更把我们当作侄辈来照顾,在同学们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
赵老师那时也很喜欢流行音乐,知道我们特别渴望,他便买来时尚的录放机,弄来时尚的校园流行歌曲磁带,找个适合的时间放磁带听,教班上的同学唱歌,什么《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这清新脱俗、朗朗上口的旋律最先从我们理科二班响起,在校园上空回响。当时我们班热闹活跃的场景是全校不多见的,同时缓解了我们的学习压力,那种幸福的情形至今仍历历在目。
也就是从那时起,校园歌曲也趋于流行,校广播站也竞相反复播放,《童年》《蜗牛与黄鹂鸟》和《踏浪》等,这些清新欢快的旋律顿时响彻校园的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