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赓续徽州文脉 打造文化强市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06版: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

  □ 董苏娣

  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人民群众自信自强的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儒雅风范,又渗透着山越文化的刚强气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六尺巷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我们应深入挖掘、拓展徽州文化历史底蕴及其时代价值,通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国风范、安徽风采、黄山风韵。

  一、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是徽州文化的独特内涵有助于丰富徽州人民的精神世界。历代徽州人民传承民族血脉、赓续文化基因、激扬精神世界,继承并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理论精华、道德价值。徽州冠绝天下的山水与千百年儒家文化、坎坷的人生阅历叠加共振,为历代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徽州人创造了先决条件,孕育出徽州人爱家报国、重教兴文、信义为本、开拓奋进的优秀品格。

  清代哲学家、思想家、考据学家、经学家戴震奔波于五湖四海,讲学著述,递薪传火,为着强国富民之志而振臂高呼。徽州仁商义贾们都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许宪曾、许文才、吴南坡、胡荣命等众多徽商向善而为,争做“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这些闪烁在徽州历代人民身上的美好品质,是烛照徽州儿女历经艰辛而跋涉向前的精神力量和心理支撑,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直接嫁接并开花结果的老树新枝。我们要保护和活化利用徽州文化,让徽州文化品质与徽州人民展开深度对话,从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有所感悟、有所借鉴,点燃徽州人民精神世界。 

  二是推动徽州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有利于解锁文化密码、擦亮城市名片。历史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以各种方式保留在城市肌体里,沉淀为独特的记忆和标识,承载着生于斯、长于斯、居于斯的一方百姓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徽州文脉,保留城市文化记忆,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园,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增强家国情怀;也是为了打造既叫得响、又“叫座”的城市文化品牌,更好地走向未来。

  承徽州之文化,扬黄山之神韵;显徽州之人杰,放新安之精彩。黄山,既有自然风光之秀美,又有文化都市之娴静;既有兼容并蓄的历史传承,又有敢为天下先的奋进基因。从“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的筚路蓝缕,到“贸迁货居,市不二价”的经营理念,再到“无徽不成镇”的徽商传奇,徽州历代人民身上凝聚出的吃苦耐劳的徽骆驼精神、开拓进取的徽商精神、开放包容的迎客松精神,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城市的气质,滋养着创意创新、拼搏实干、开放包容、守望相助的城市品格,构筑现代城市精神风格与形象,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号召力与影响力。

  二、徽州文化资源的“两创”新路径

  (一)深耕徽州文化资源沃土,全力驱动徽州文化研究跃升至崭新高度。

  一是系统发掘、整理、保护好徽州文化遗产。整合全市文化研究力量开展徽州文化资源大普查,高标准制定徽州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开展徽州文化纪念性事物和文史资料征集工作,有助于摸清底数、建立谱系,搞清楚来龙去脉、梳理其历史渊源,从而健全文化资源档案及相关数据库,展现文化精髓和精神价值,构建徽州文化资源“元宇宙”。

  二是加强对徽州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与价值阐释。为避免陷入文旅同质化、过度商业化的窘境,我们应坚持开展学术研究和价值阐释工作,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具体而言,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徽州文化研究为重要抓手,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群英荟萃、群策群力,参与深耕戴震学术文化、程大位珠算文化、徽商文化、新安画派文化等特色文化研究,实现徽州文化价值转化与生动利用的多元化路径。

  (二)挖掘徽州文化精神内核,铸就徽州文化品牌的非凡韵味与恒久价值。

  一是建立多元化传播格局。以市级媒体为主抓手,将徽州文化定位为长期深耕的新闻沃土与传播高地。把握“四全”媒体具体内涵和实践要求,塑造徽州文化强符号、构建徽州文化体系、打造本地浓郁徽州文化氛围。同时,依托文学、影视创作,让文化IP火起来。坚持大视野策划、大格局塑造、大事件营销、大流量推介,讲好徽州名人文化故事,让历史的尘埃在笔尖下重焕新生,让徽州名人的风采在镜头前熠熠生辉,提升徽州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是推动徽州文化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树立全球化视野,着力展现徽州文化的世界价值,擦亮徽州文化品牌。历经世代学者不懈耕耘,徽学研究薪火相传,屹立于学界之林,成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的国际显学。我们应坚持提炼文化精髓,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创新学术交流方式。例如,利用文化节、文学年等时机,邀请专家学者与朱熹进行跨时空对话,在中外两地诵读大师精品著作中寻求精神共鸣、体验深邃思想,助力徽州文化飞向世界各地大放异彩。

  (三)融合创意设计之翼,“活化”徽州文化物质载体资源。

  一是构建多元徽州文化创意空间。在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基础上,将徽州文化遗址等改建成博物馆、文化馆、特色研学基地、教育培训基地等,组织开展文化研习工坊、专题知识讲座、经典文献诵读会以及文化实践体验等多元化形式的活动。同时,打造文化街区,涵养黄山城市风貌。构建徽州文化景观带,包括设立名人纪念长廊、民俗文化雕塑群、墙体艺术,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与视觉形象,使之成为展现地方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的独特窗口。

  二是打造文旅精品路线。以徽州文化为核心打造文化街区,吸引文创师、商户入驻,并联动屯溪老街、篁墩等周边景区资源,设计名人故居游、“程朱阙里”研学游等主题旅游路线,让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交汇共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和谐共鸣。同时,博物馆、文化馆开发沉浸新“夜”态,利用程元凤、吴谦、胡宗宪、鲍尚志等徽州名人故事,打造名人寻根、情景穿越、沉浸式夜游等多元化体验,融合传统经典与馆藏瑰宝,运用科学技术,让历史“活”起来,讲好徽州故事,传播徽州文化,赋能黄山旅游夜经济。

  三是创意设计文创精品。利用众创、众筹、众包模式,重塑朱熹、戴震等历史名人IP,使之成为鲜活的文化图腾,深度融入文化、旅游、科技及农业等领域,推动名人资源产业化,延伸产业链,开发琳琅满目的文创商品,满足人民群众的万千想象。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矩阵,构建文化品牌现代化营销网络,跨越地域界限,联动徽州文化魅力与创意文创产品,共创广泛传播与深度认可的联合推广盛况。

  徽州文化是一笔内涵丰富的珍贵文化资源。我们应挖掘徽州文化的独特内涵,开发徽州文化,让徽州文化走出黄山、走出国门,成为城市对外宣传和交流中闪亮的“文化名片”;同时,推动徽州文化走进百姓,走进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精神。我们应扛起弘扬徽州文化的时代重任,用足用好徽州文化遗存,坚持创意创新赋能文化IP,培育壮大全链条徽州文化产业,推动徽州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