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糖尿病护理指南:科学管理,健康生活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03版:时事·广告       上一篇    下一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病情控制不佳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糖尿病足等。健康生活方式与科学监测,是抵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屏障。科学合理的日常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糖尿病管理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长期坚持和科学的方法。

  一、饮食管理:控制血糖的基石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血糖水平的稳定。

  碳水化合物选择: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这类食物消化吸收慢,能避免血糖剧烈波动。每餐主食量建议控制在一拳头大小,并搭配足量蔬菜。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天应摄入适量鸡蛋、豆制品、瘦肉等优质蛋白。蛋白质不仅能延缓胃排空速度,帮助稳定餐后血糖,还是维持肌肉健康的重要营养素。需注意的是,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调整蛋白质摄入量。

  讲究进餐顺序:采用“先汤后菜再蛋白,最后主食”的顺序进餐,这种进餐顺序能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限制不利食物:减少高盐、高脂和高糖食物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含糖饮料,可用赤藓糖醇或甜菊糖苷等代糖替代。同时注意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建议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

  二、运动调理: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规律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

  有氧运动不可少: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建议安排在餐后1小时进行,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升高。

  重视抗阻训练: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使用弹力带或小哑铃都可以。肌肉是人体最大的糖原储存库,增加肌肉量能有效改善血糖代谢。

  避免久坐不动:每坐30分钟就站起来活动2分钟。即使是简单的伸展运动也能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平衡训练很重要: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议增加太极拳等平衡训练,以预防跌倒。

  特别提醒:运动方案需个体化,足部溃疡患者应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运动前后应监测血糖,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

  三、血糖监测:把握病情变化规律

  定期监测血糖是了解病情控制情况的重要手段,能为治疗调整提供依据。

  科学确定监测频率:根据治疗方案调整监测频率。胰岛素治疗者通常需要每天监测4—7次血糖。非胰岛素治疗者可适当减少次数,但不能完全依赖感觉。

  详细记录分析:应详细记录每次血糖值、饮食内容和运动情况。定期分析数据变化规律,找出影响血糖的关键因素,以便做出相应调整。

  关注特殊时段:晨起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和夜间都是重要的监测点。出现不适症状时也要立即测血糖。

  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3—6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通常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mmol/L。

  四、并发症预防:全面保护身体健康

  糖尿病管理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足部护理要细致:每天检查双脚有无伤口,保持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任何可能的足部损伤。洗脚时水温控制在37℃左右(可用手腕内侧试温),洗完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脚趾缝。涂抹温和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防止干燥开裂。

  定期眼部检查:每年至少做一次眼底检查,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

  控制心血管风险:同时管理好血压、血脂指标,这些都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戒烟限酒也是重要一环。合并高血压者应同步监测血压,控制目标值通常为130/80mmHg以下。

  口腔健康别忽视: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每半年要做一次专业口腔检查。

  五、药物管理:遵循医嘱规范用药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手段,必须科学规范地使用。

  遵医嘱用药: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需遵医嘱定时服用。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正确使用胰岛素:胰岛素注射注意轮换部位,腹部吸收率较稳定。胰岛素切勿放在阳光直射处或车内,高温和潮湿可能让药物失效。

  应对低血糖:出现心悸、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15克葡萄糖或含糖食品。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应对低血糖。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某些药物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阿卡波糖等药物可能引起胃肠胀气,需要定期监测。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周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