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受邀参加黄山市屯溪区老虎山项目“双微更新”启动仪式暨新青年理想社区主理人分享交流会。这一活动标志着屯溪又一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也意味着老虎山巷在不久后将以崭新的面貌面世。
老虎山片区虽紧邻屯溪老街与戴震公园,但多年来逐渐沦为城市发展的薄弱区域。巷内空间狭窄、房屋老旧,基础设施滞后,居民中老年及困难群体占比较高。因其地理位置及现实状况,曾被一些人喻为屯溪的“西伯利亚”。然而,这里也有其独特之处:夏季凉爽,曾有的防空洞被当地人誉为“天然空调”;更有落户于此230余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胡开文墨厂,文化底蕴深厚。
回顾屯溪城市发展历程,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仅有一条主干路、一幢高楼、一个站亭、一辆公交车,到如今道路近200条、城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屯溪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改造。从上世纪80年代的长干路、滨江西路,到90年代的黄山东路、延安路扩建,再到2000年后的天都大道、齐云大道等相继建成,每一次改造都推动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功能持续完善。可以说,屯溪的成长正是基于道路拓宽与建筑更新。
城市更新并非新概念,它延续了旧城改造与老旧小区提升的内在逻辑,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路径。老虎山项目吸引了众多国内知名设计师与社区主理人参与,他们带来创新理念与成功经验,致力于通过文化赋能、空间重塑与青年社区营造,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城市更新标杆。
运营方提出“‘巷’阳而生”的理念,恰中老虎山现实痛点——这里缺的是阳光,更是活力与希望。正如与会专家所言,城市更新不仅要改造物质空间,更要推动人口结构与社区气质的焕新。能否将老虎山打造成新青年的理想社区,关键要看这里是否能够成为年轻人愿意回归、扎根的精神家园。
城市更新,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践。老虎山的改造不只关乎建筑和道路,更关乎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它应成为一条牵引居民走向更美好生活的路径,一个让年轻人找到归属感的新起点。
老虎山的城市更新,不是终点,而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全新开始。我们期待它真正实现“共建、共生、共享、共创”,成为屯溪又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