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濬,安徽歙县人,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先后在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美国伊里诺伊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1926年12月,陶行知发表《改造中国乡村教育宣言书》,表示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1927年,陶行知移居南京近郊,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从此走出了一条彻底改造旧教育的道路,创立了属于中国的新式教育,推动了一场席卷全国的乡村教育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重,国内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迅速转向建立文化界抗日救亡统一战线。1935年12月,陶行知与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提出八项抗日主张。之后的两年时间里,陶行知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远赴欧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推动各国成立华侨救国会。

  陶行知多方拜会进步团体,广泛结交爱好和平的正义人士,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寻求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帮助。他通过自己的导师杜威,联络爱因斯坦、罗素、罗曼·罗兰、拉·甘地等世界知名学者和政治家,联名发表《我们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态度》,“提议各国人民组织志愿的抵制日货运动,拒绝出卖及运送军火往日本,停止一切足以帮助日本侵略政策的对日合作”。1937年7月30日,陶行知应邀参加美国洛杉矶医友晚餐会,加拿大著名胸外科医师白求恩也应邀赴宴。陶行知向白求恩介绍了“七七事变”后中国的形势。白求恩被陶行知慷慨激昂的话语感动,毫不犹豫地表示:“如果需要,我愿意到中国去!”

  1941年3月,陶行知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联合文化界进步力量,支持共产党全民族抗日主张,呼吁加强国内团结,同国民党专制政治进行斗争。

  抗战胜利后,陶行知与中国共产党人同声相应,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等共产党人接触,通过书信、电文往来和工作实践,对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信只有马列主义是真理、只有共产党才是中国振兴的希望。

  在生命最后的100天里,陶行知依然为争取民族解放而奔走呼号、举旗呐喊,光演讲就达100多场。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终因积劳成疾在上海突发脑溢血辞世。延安、重庆、上海以及美国纽约等多地为他举行了纪念活动。陆定一在延安举行的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肯定陶行知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救国会的政治立场,并发出号召:“二百万中国共产党党员也要把他当作模范来学习。”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行知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位于歙县徽城镇中和街96—3号,是在原陶行知少年就读处——崇一学堂旧址基础上扩建而成。1984年10月,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开馆,其后两次扩建,现为清末徽派庭院式的层楼钢筋水泥建筑,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该馆设有瞻仰厅、学陶厅、师陶厅、思陶厅、多功能厅等,采用图片、实物、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2025年4月1日,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启动改陈布展项目。项目竣工后,将进一步提升纪念馆展陈质量,扩大黄山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995年,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首批被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9月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文物局、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入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本栏目由中共黄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