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花 窗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第06版:文化徽州       上一篇    下一篇

  □ 洪振秋

  螺蛳赶紧从地上爬起来,扯拉着布袋,捡起地上的米粿,说来也巧,一数正好八个,大多数的米粿全部滚进了梅溪河的深水潭中。他望着碧水汪汪的梅溪河,大声叹息道:“这就是我螺蛳的命啊,强扭也是没有用。”从此,他再不做小商小贩了,干脆进了程府当佣人。

  他只有租程家田地、住程家屋,父亲也葬在程家山,最后又立契卖身,沦为奴仆。程家也养有许多运粮、运木材的毛驴,程家老爷见他人机灵能干,就让他负责毛驴队,手下有二三个家奴,程家依然喜欢称他螺蛳。螺蛳心里明白,一切都是命运,他见惯了洪朝奉家的财大气粗,见惯了程家那股外强中干的味道,也垂涎孙家那些如花似玉的女眷,空叹自己孤身一人。他认为,生为奴仆,只有死心塌地效忠主子,才能得到多一点银两,否则,就会饿死在南街头那座城隍庙里,尸体也许会被野狗叼走。

  “螺蛳,官府那边处理得怎么样?”程熹礼望着满头大汗的螺蛳正朝他这边跑来,便轻轻地问道。

  “一切都处理好了,他们还说,今日的大树也只不过是曾经的小小柴火棒而已,无足挂齿。”螺蛳见主人忧心忡忡的样子,故意提高嗓门高声地说道。

  程熹礼的木排队伍,终于从狭长的梅溪河开始向前涌动,过了水口码头,木排开始疏散,满河尽是木筏阵,很快又到了渔梁码头,顿时山高水急,云散开,雾散开,一块块巨大的木排从河中冲泻而下,排上立有两个壮汉,前面壮汉手撑竹篙搏浪前行,后面的壮汉持着竹篙前后呼应。为了各木排之间的呼应,程熹礼根据木排上撑竹的佃农名,编为“富贵号”“旺财号”“小狗号”“狗剩号”“麻子号”等等。过了金滩,进了新安江,江面豁然开阔,烟波浩荡,横无际涯。

  木排浩浩荡荡地在江中前行,时而如一条巨大的青龙,时而又弯成了一个个之字形的方阵,忽然又合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

  木排浩荡向前奔,青山不觉向后跑。

  “各位师傅,靠岸停行。”程熹礼在第三条木排上大声地喊着。木排到了一个绵潭湾的地方,天色渐渐灰暗下来了,木排上那些炖锅,正冒着袅袅的热气,悠悠地融进了灰蒙蒙的江雾中,这锅里盛有火腿炖问政贡笋。这是程熹礼见大家辛苦劳累,特意替他们加的餐,火腿味,盐量大,大伙吃了长力气。不远处有一个渔村,许多渔民聚集在江湾深潭处,船上的龙灯、鱼灯都在奔腾,灯彩流星,满江花雨。

  “今天,我们运气真好,躺在木排上,也可以看人家表演亮船了。”程熹礼大声地说着。

  “亮船?”佃农狗剩不解地问着。

  “这还要问?船上灯火通明,载着圣人像游江,这是渔家人每年必演的节目,以求水上平安。”程熹礼开心地说着。江风太大,他的长辫子向上飘起来,脸成了一条不大不小的冬瓜,竖立在他那下垂的肩膀上,冬瓜上长出了一条长尾巴,他的长辫子随风又竖起来了。风变小了,长辫子又垂了下来,缠绕在他的脖子上,像是一条黑蛇在蠕动。“还好,我们老爷平日总是昂首挺胸的,他要是像烂肚宝那弯腰的模样,那条黑辫子早就像一条黑蛇落在木排上了。”佃农旺财见到老爷这副怪模样,也在悄悄地打趣着。“他不是蛇,却是一只虫,迟早会累死!”佃农麻子总是说不完俏皮话。

  “赶紧看,亮船队过来了。”程熹礼见众人叽叽喳喳个不停,大声地叫道,长辫子又垂挂到冬瓜的背面去了。

  亮船队缓缓地从木排边游过,领头的是龙舟,舟前高挂着九莲灯,汪华像立在舟头,许宣平像立在舟尾,随后是张良、方储、程元谭、任昉、洪经纶等圣像的坐舟,他们次第排开,紧跟其后。八艘亮彩船,也缓缓跟着,每一艘船上中间是鱼灯,船沿上是龙灯,鱼灯摇头摆尾,不停地喷出流星,龙灯一直在翻腾着。

  船上的渔民,见不远处木排上站有许多人,也显得异常的兴奋,不停对着木排喊道:“过路客,快接着,圣人吃好了,也给你们一些吃吃,一路顺风。”一只只糯米粽子也随风落在木排上。

  “我们放排二十年了,今天最开心,既有火腿笋汤喝,又有糯米粽子吃。”佃农们特别兴奋,众人一手拿着汤碗,一手捏着粽子,在木排上摇摇晃晃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