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镜子里突然冒出一颗红肿的痘痘,仿佛在脸上挂起了刺眼的“红灯笼”。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伸手去挤,幻想着“一挤了之”。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可能埋下大隐患。在与痘痘对抗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掌握科学方法,才能避免陷入“越挤越糟”的恶性循环。
一、为什么不能乱挤痘痘
很多人不知道,面部存在一个“危险三角区”——从鼻根到两侧嘴角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这个区域内血管丰富,且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更可怕的是,面部静脉没有防止血液逆流的静脉瓣。当你用力挤压痘痘时,细菌会顺着破损的皮肤进入血管,随着血液逆流进入颅内,引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即便不在危险三角区,随意挤痘也容易造成局部皮肤破损,使细菌感染扩散,留下难以消退的痘坑、痘印,甚至导致皮肤瘢痕增生。此外,过度挤压还会刺激炎症反应,原本的小痘痘可能会变得又红又肿,炎症持续时间延长,恢复难度加大。
二、痘痘是如何“诞生”的
要科学战“痘”,需先了解成因。皮脂腺正常分泌的皮脂可保护皮肤,但分泌过旺时,皮脂会在毛囊内堆积,加上毛囊口角化堵塞,痤疮丙酸杆菌便大量繁殖,其分解皮脂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引发炎症,形成痘痘。此外,痘痘还与遗传、内分泌、饮食、生活习惯、情绪压力等因素相关,如雄激素、高糖高脂饮食、熬夜等,都会加重长痘问题。
三、不同类型痘痘的正确应对方法
1.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
这两种属于非炎症性痘痘。白头粉刺是由于毛囊口角化过度,皮脂被封闭在毛囊内形成的,外观呈白色小颗粒;黑头粉刺则是白头粉刺的开口处与外界空气接触,皮脂被氧化变黑形成的。对付它们,温和清洁是关键。每天使用温和的氨基酸洗面奶洗脸,早晚各一次,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清洁后,可以选择含有水杨酸、果酸成分的护肤品,这些成分能够帮助疏通毛孔,溶解角质,促进粉刺排出。
2.炎性丘疹和脓疱
当痘痘发展到这一阶段,说明已经出现了炎症反应。炎性丘疹表现为红色的小疙瘩,触摸时有疼痛感;脓疱则是在炎性丘疹的基础上,顶部出现白色或黄色的脓液。此时,千万不能用手挤压,以免加重炎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抗生素类药膏,如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这些药膏能够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减轻炎症。如果炎症较为严重,还需要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要保持面部清洁,避免使用厚重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以免堵塞毛孔,加重病情。
3.结节和囊肿
这是痘痘中较为严重的类型。结节表现为皮下较大的、质地较硬的红色或暗红色肿块,疼痛明显;囊肿则是在结节的基础上,内部形成含有脓液的囊性结构,容易留下严重的痘坑和瘢痕。对于结节和囊肿型痘痘,必须及时就医,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
四、日常科学战“痘”小妙招
1.合理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减少高糖、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蛋糕、油炸食品、辣椒等。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苹果、橙子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身体内分泌,改善皮肤状态。同时,要多喝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毒素。
2.规律作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尽量在11点前入睡,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充足的睡眠能够调节身体内分泌,增强身体免疫力,对预防和治疗痘痘都有很大帮助。此外,要避免长期熬夜,熬夜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加重痘痘问题。
3.适度清洁
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清洁产品,油性皮肤可以选择清洁力稍强一些的洗面奶,但也不能过度清洁;干性和敏感性皮肤则应选择温和、滋润的洗面奶。洗脸时,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30℃—32℃为宜。洗脸次数也不宜过多,早晚各一次即可,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的皮脂膜,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使痘痘更加严重。
4.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痘痘反复生长。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释放不良情绪。
战“痘”是一场持久战,盲目挤痘无疑是“火上浇油”。由于肤质的多样性,痘痘的形态也各有不同,常见的包括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以及更为严重的囊肿和结节等。一旦出现囊肿结节等严重爆痘症状,切勿擅自处理,建议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寻求专业帮助。坚持科学护肤与规范治疗,才是恢复健康肌肤的正确路径。
·芜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湾沚区总医院) 肖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