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黄山日报

“扶小助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06版: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

">

  □ 黄家红 曹传林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今年以来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小企业”带来“大科技”,更带来了“大信心”。黄山市可积极借鉴杭州民营经济发展经验,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背景与现状分析

  小微企业是就业吸纳和特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截至2025年6月,全市经营主体17.17万户,其中企业4.76万户(占比约27.72%),个体工商户等小微主体占比超70%。企业主体数量较少,且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小微主体”)集中于旅游服务、文化创意、特色农业等本地优势产业,但普遍存在“小散弱”等特征。 

  杭州经验启示:杭州“六小龙”企业的崛起,得益于政策精准支持、数字化赋能、创新生态构建和产业链协同。黄山市可学习借鉴,推动小微主体从“繁星点点”迈向“星光璀璨”。

  主要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窄。小微主体由于自身规模小、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周转困难,其发展和创新受到制约。例如,黄山市一些小型旅游企业,因缺乏抵押物,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限制了其业务拓展和设施升级。

  (二)市场竞争压力大。小微主体与大型企业竞争,在资金、技术、品牌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难以与之抗衡,市场份额容易被挤压,生存空间受限。如黄山市一些小型手工艺品企业,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和资金支持,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

  (三)技术人才短缺。小微主体由于企业规模小、发展前景不明朗等因素,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且由于企业培训机制缺失,人才流失严重。例如,黄山市一些小型科技企业,由于无法提供丰厚薪资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难以吸引高端技术人才。

  (四)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但仍存在政策知晓率低、申请流程复杂、部分优惠措施未能直达企业等问题。如我市一些小型企业反映,对一些税收优惠、贷款政策的申请流程不清楚,未能及时享受优惠。

  对策建议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因向小微主体发放贷款而产生的不良贷款给予适当补偿,降低金融机构风险成本,提高向小微主体放贷积极性。同时,针对特色产业集群,如祁门县电子电器等,制定个性化信贷风险补偿政策,更好支持产业集群内小微主体发展。

  2.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根据黄山市小微主体特点和需求,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针对黄山市旅游业小微主体,推出“旅游贷”等特色金融产品;针对黄山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出“农产品加工贷”等。同时,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服务。

  3.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上市融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同时,加强对资本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例如,黄山谷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敲钟上市,为黄山市中小微企业树立了榜样。

  (二)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1.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对大型企业的监管,防止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挤压小微主体生存空间。同时,加强市场秩序维护,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针对黄山市特色农产品市场,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监管,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秩序。

  2.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鼓励黄山市小微主体与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支持小微主体参与大型企业的产业链配套,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推动小微主体之间合作,共同开拓市场,降低市场风险。例如,黄山市一些小型手工艺品企业可以与大型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旅游纪念品市场。

  3.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支持黄山市小微主体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小微主体参加各类展会、博览会等活动,拓展市场渠道。同时,加强对小微主体市场推广指导,帮助提高市场竞争力。例如,我市一些特色农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到黄山市小微主体就业。如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等政策,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吸引力。针对黄山市特色产业,如文化旅游、智能制造等,制定专门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相关领域专业人才。

  2.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鼓励小微主体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小微主体提供免费培训服务。支持企业与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3.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建立人才交流市场,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人才招聘会、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企业与人才对接。加强人才市场监管,保障企业和人才合法权益。针对黄山市小微主体,可以建立专门人才交流平台,为小微主体提供精准人才服务。

  (四)强化政策落实与服务

  1.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政府网站、社交媒体、政策宣讲会等多渠道,加强支持小微主体发展政策宣传和解读;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制定个性化政策宣传方案,提高政策知晓度和理解度。加强对政策执行人员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执行水平。

  2.简化政策申请流程。优化政策申请程序,减少不必要环节和手续,提高政策申请便捷性和效率。建立绿色通道,如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快速审批,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优惠。

  3.建立政策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企业意见建议,为政策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加强政策执行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扶小助微”是黄山市实现“存量焕新”与“增量突破”并重的关键路径。建议以“精准滴灌”替代“大水漫灌”,通过政策创新、生态重构、数字赋能,将小微主体的“繁星点点”培育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星光璀璨”。

  题图:歙县经济开发区 樊成柱/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