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十月礼赞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A07版:南陵·戴公山       上一篇    下一篇

十月的第一缕风,自北国林海的第一片白桦叶启程,掠过华北平原金灿灿的玉米地,拂过江南水乡依旧青翠的稻田,最终在南海之滨的浪花里驻足。在一年中最丰饶富庶的季节,天地以最隆重的礼遇,自北而南铺展出一幅绚丽斑斓的丰收长卷,迎接这个属于整个民族的盛大节日。

伫立于天安门广场,晨曦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镀上一层耀眼的金辉,汉白玉浮雕上英雄的身影在曙光中苏醒,他们肩负着中华民族的荣光,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如今的盛世华夏。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已沉淀为斑驳石壁上永恒的诗行;那些气壮山河的呐喊,已幻化成白鸽展翅时的和平乐章。1949年10月1日下午,从这里发出的伟大声响,至今仍在历史的长廊中激荡,如洪钟大吕,穿越七十六载春秋,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澎湃不息。

长安街的脉络向东西两侧延伸,仿佛炎黄子孙舒展的臂膀。在这条贯穿古今的中轴线上,金碧宫阙的飞檐与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完成跨越千年的对话,汉白玉雕栏的纹路与立交桥的曲线相映成趣。黄河的浊音与长江的清响在高铁飞驰中交融;泰山的巍峨与西湖的温婉在跨海大桥的缆索间和鸣。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最终汇成同一个滚烫的标题——中国。

向北三百公里,塞罕坝的松涛正翻滚秋的波浪。林海深处回荡着三代造林人青春的回响,那些栽下第一株幼苗的手掌,如今已牵着孙辈辨认幸福的年轮。向西三千里,塔克拉玛干的钻井平台穿透地壳,黑色血液为城市脉络注入不竭动力,采油树开出的钢铁之花,在戈壁夕阳中绽放成最美的胡杨。

江南古镇的茶楼里,耄耋老人用吴侬软语追忆往事。青瓷盖碗氤氲的水汽中,浮现出外滩钟楼1949年的倒影。从石库门的天井到陆家嘴的云端,七十六载光阴在一盏清茶里沉浮流转,而窗外,少年手中操控的无人机正掠过白墙黛瓦,巨幅屏幕上闪耀着国庆的华彩。

岭南的荔枝林已结束今年的丰收,但另一场收获刚刚开始。科技园的灯光彻夜不熄,基因测序仪与人工智能服务器同时运转,数字禾苗在虚拟的土壤中萌芽生长。港珠澳大桥的霓虹倒影里,5G信号穿行如梭,将大湾区织就成璀璨的锦缎。

西南群山中,扶贫公路正在盘旋而上。彝族老乡将新收的荞麦铺在柏油路面上晾晒,孩童骑着自行车飞驰过祖辈跋涉半生的山路。学校的智能屏幕上,五星红旗与彝文刺绣同步闪烁,古老歌谣瞬间赋予新时代的韵脚。

这是个古老却永远年轻的国家。

你看,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在航天员的舱外镜头里,在高速摄像机的定格中,在量子卫星的轨道计算间,学会了新的舞步。甲骨文的笔画在程序员指尖重生,化作代码洪流里的美丽字符。曾侯乙编钟的音律被重新谱写,加入电子合成器的音色后,奏出跨越千年的和声。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乐章。

当暮色四合,灯火在神州大地次第绽放。喜马拉雅哨所的灯如星辰般悬于夜空;南海岛礁的灯塔,以钻石般璀璨的光芒划破深蓝的夜幕;都市的霓虹汇成流动的银河;乡村的路灯串起大地的珠链。最动人的是千家万户窗里流淌的温馨光芒——母亲在厨房准备可口的菜肴,学子在台灯下翻阅历史课本,工程师在图纸上勾画新的桥梁,新生命的啼哭在产房里传来。这些平凡而温暖的光点,才是这个国家最永恒的力量源泉。

烟花绽放时,我听见山河唱和。长江以波涛击节,泰山以松涛和鸣,草原以长风传歌,大海以潮音相应。七十六载春秋凝聚成此刻的绚烂,每一道光芒都在书写同一句话:这片伟大的土地,还在持续生长,永远年轻。

十月从来不只是日历的标记。它是稻穗低垂的弧度,是齿轮转动的节拍,是母亲银发里珍藏的故事,是孩童画笔下飞扬的梦想。我仿佛看见时光展开新的卷轴——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宣纸上,墨已研浓,笔正挥毫,所有的明天都等待着十四亿人共同书写新的传奇。而在历史深处,那些永恒的身影在含笑注视,他们的梦想已成参天大树,每一片新叶都向着更高的天空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