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关于“打响‘芜湖鸠兹科创湾’品牌 推进创新之城建设”的建议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A02版:建言资政 凝聚共识       上一篇    下一篇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产业+科创”之路,依托鸠兹科创湾,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加快创新之城建设。鸠兹科创湾是芜湖打造创新之城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科创要素集聚的重要阵地。

建议:

一、把握科创湾的核心定位,持续推进品牌建设

(一)聚焦创新发展,提升科创能级

深刻认识芜湖后工业时代的发展特点,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园区向现代科创园区迭代升级,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形成从科学研究到技术发明再到产业发展的快速通道。

(二)厚植功能平台,强化生态支撑

坚持有序布局、错位发展,构建“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园即产业链”的紧密创新生态,形成“一园一特色、链链有协同”的发展格局。加快研发中心、数字基础设施布局,为企业提供研发支持、概念验证及中试服务。完善金融服务和政策兑现机制,将“一站式”服务升级为“全天候”服务。通过技术、人才、场景、资本等要素多元复合集聚,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平台和生态的强支撑。

(三)打响科创品牌,扩大区域影响力

坚决摒弃传统园区建设的路径依赖,推进科产城人深度融合、和谐共生。深化区域协同与开放合作。打造价值共同体,构建“一个母品牌、多个特色链”的矩阵化品牌架构,让鸠兹科创湾成为芜湖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链接全球的创新名片。

二、聚焦产业链战略布局,构建创新生态

(一)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创新资源

高质效推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东数西算”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绿色新材料、低空智能装备等五大创新集群及优势细分领域。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芜布局。坚持链主引领、国资加持,通过并购重组强化延链补链。大力发展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

(二)持续深化“四链”融合

集聚创新资源、准确把握创新规律,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多方力量融合,深化与中科大等高校合作,支持重点实验室入驻,与上海、合肥等共建联合实验室。

(三)夯实多元要素支撑

构建多元投融资体系,提升基金招商与项目落地效率。创新“研发贷”等产品,形成“风投促研发—订单引技术—转化强产业”的良性机制。实施“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精准引才。

三、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活力

坚持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促存量,引导我市现有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率先入驻科创湾,加速形成“产业+科创”的基础。

(一)强化龙头企业牵引作用

积极推动奇瑞等千亿龙头企业将总部及研发机构整体入驻鸠兹科创湾。吸引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落户。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企业,致力打造创新苗圃与加速器。

(二)激活骨干、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资源

鼓励企业入驻鸠兹科创湾,支持企业与高校、园区共建“定向研发”平台,开办“行业技术订单班”,提供中试验证、检验检测、共享实验室等精准资源和服务,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三)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

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研发团队的入园机制,助力其孵化成长。建立多元发现和培育机制,引导发展“耐心资本”,满足初创团队资金、空间、研发需求。推动科技孵化与加速催化、共性服务与个性服务、基础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有机结合。

四、联动人民城市建设,提升园区的配套与环境

(一)完善园区配套,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对标国际一流未来社区理念,构建覆盖人才工作、生活、成长全周期的高品质支持体系。借鉴美的“主理人共创社区”理念,营造青年人才青睐的高品质生活空间。采用“有机更新+功能置换”模式,实现老园区提质增效。

(二)推进融合发展,构建产城共生格局

强化投资于人的空间建设,在园区规划中融入社区文化元素,形成和谐共生的社区环境。深化服务互动,支持园区企业释放非核心业务给社区小微企业和自由职业者。

(三)促进人的全面增值,营造一流服务环境

系统集成智慧社区、家居与服务,构建“居住—工作—体验”无缝衔接的数字生活圈。引入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建立安居、健康、社交等配套服务,使鸠兹科创湾成为“总部+研发+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多元复合集聚园区。

五、健全体制机制,凝聚工作合力

(一)坚持高位统筹,建强工作队伍

组建专业化产业研究团队,招引专业运营服务商对科创园区资源进行整体性,积极探索“基金+基地”“房东+股东”的园区运营模式。积极对接国家及省级部门,争取重大资金和项目落地。

(二)健全政策体系,强化产业发展激励

强化产业圈层研究,抢抓国家和省产业创新重大专项,持续完善“1+1+N”政策体系。引导各县市区出台《科创园区专项扶持办法》。适时迭代升级科技创新、金融扶持、紫云英人才等政策。适时出台《鸠兹科创湾发展条例》。

(三)完善考核办法,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机制,突出“创新密度”“产业高度”与“服务品质”。增设“研发投入强度”“知识产权产出”,实施动态KPI管理。对运用鸠兹科创湾平台取得显著成效的载体、企业、高校院所和所在街道社区给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