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医改屡破壁垒 “芜湖经验”何以再次全国推广?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陈旻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简言之,健康,不仅是民生之基,还是幸福之源。

9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芜湖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有关情况。把发布会放在芜湖,既是对改革成果的认可,也意味着这里的经验具有典型性、可推广、可复制,可以国家层面的平台向全国推广。

医改,一直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在芜湖,这场关乎人民健康的城市实践,如何一次次赢得了全国的瞩目?

它的背后,是一场持续多年的改革深潜,是一次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坚定回归,更是一座城市,为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开启的一场不负期待的远征。

底气何来——从产业高地到医改试验田

改革,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芜湖敢在医改深水区率先“破冰”,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敢闯敢试的城市基因。

这里是奇瑞的故乡,是海螺的沃土。从长江边的“小草房”到港交所的钟声,从出售水泥厂“无中生有”筹资金,到培育出两家世界500强,芜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敢于突围”的奋斗史。

当这座制造业名城将目光投向民生领域,其胆魄与谋略一以贯之。坚实的产业经济,不仅为改革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支撑,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一座城市“不惧破局、善于成事”的自信。

有产业家底,更有民生情怀。

芜湖作为全省第二位的经济大市,在民生上一向舍得投入。仅卫生健康事业上,近3年全市卫生健康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9%左右。这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政治账、民心账。

懂市场逻辑,更懂公益属性。

芜湖深谙“政府与市场”的辩证法。在产业领域,它尊重市场、激发活力;在民生领域,它强化政府责任、坚守公益底线。这种精准的“角色感”,是芜湖医改的独特智慧。

于是,我们看到,“高位推动、三医联动、示范带动”的顶层设计,系统而务实: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双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公立医院改革专题会议,研究财政投入、编制保障、薪酬改革等核心任务,协调解决改革难点问题;分管副市长统筹推动深化医改工作,建立卫健、医保定期会商制度,聚焦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药集中采购等关键领域,开展专题协调;组建市委深化医改办公室,全市4个县(市、区)全部成立党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构建“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的工作格局。

曾经源于产业发展、成于系统攻坚的“芜湖打法”,如今被复刻到医改战场,成为破冰前行的可行方略。

初心始终——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产业强市,是芜湖医改的坚实底座;为民初心,是这座城市一以贯之的价值航标。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