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储翔宇)近年来,繁昌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出台《关于打造“繁昌教育”金名片的若干意见》,努力用5—10年全面建成教育强区,以一流追求让教育成为繁昌人引以为豪的金名片。
全学段筑基:从“幼有所育”到“技有所长”的优质覆盖
教育的根基,在于每一个学段的坚实托举。繁昌区60所中小学幼儿园协同发力,构建起覆盖学前至职业教育的优质生态体系。
学前教育普惠底色鲜明。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78.42%,位居全省前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成色十足。作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繁昌与南京师范大学深度合作共建附属实验学校,创新实施品格教育、国防教育、特色研学等育人模式。两年来,其改革经验吸引省内外50余批次考察团学习,8次在国家及省市级会议上作经验分享。高中教育提质升级步伐加快。繁昌一中与合肥八中“联姻”,引进名校管理团队2人,实现教学进度、资源共享“同频共振”;6000万元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投入,让这所老牌高中焕发新活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色凸显。芜湖机械工程学校、恒杰科技学校分别通过省A类、B类评估,跻身全省优秀(合格)中等职业学校行列。依托繁昌产业优势,两校与本地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构建“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教学链。
改革破局:“五心工程”与特色育人的质量跃升
教育质量的突破,离不开系统变革的驱动。繁昌创新实施“放心午餐、安心午休、爱心课后服务、暖心辅导、开心运动”“五心工程”,财政全额保障,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师生参与率100%。
体育美育的特色发展同样亮眼。全省首创的足球“一条龙”培养体系(二中、五中、城东小学贯通培养)结出硕果:2024年,繁昌五中、二中足球队分获安徽省冠军,二中学生方子轩更入选中国男足U17集训营,成为安徽首位获此殊荣的少年球员。攀岩、冰壶等“一校一品”体育项目全面铺开,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73.89%,位居全省第11位,让“健康第一”的理念落地生根。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也走在前列。全区11所学校与沪苏浙名校结对,200余名骨干教师赴先发地区跟岗学习,“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流动。
强师兴教:人才引擎驱动教育内涵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繁昌以“人才强教”战略破解师资瓶颈:面向社会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46人,赴安徽师大、南京师大等高校招引青年教师31人,依托“行知计划”“团圆引才计划”吸引10名外地教师返乡任教。
名师培育体系同步发力。全区建立60人校级后备干部库,提拔年轻干部24名;首创“名师名校长培育中心”,近3年新增市级以上名师名校长27人——汪洋老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辛厚超老师当选“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潘春明老师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勇士”称号,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正在成长。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班主任节”的设立、“教师荣休仪式”的举办、“繁昌好老师”专题的每月推送,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
民生温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幸福答卷
教育的温度,体现在对每个孩子的用心呵护。繁昌实施“爱回家”暖民心行动,搭建企业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招工—求职”桥梁,目前已有142名留守儿童家长返乡就业;13辆校车覆盖全部农村区域,让山区孩子“平安上学路”不再遥远。
特殊教育的“阳光普照”更显温情。2023年建成的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招收44名特殊儿童,配备专业康复师和生活老师,其办学模式获教育部专家组肯定。
心理健康教育筑牢成长防线。全区每年开展两次学生心理普测,建立“一生一策”包保机制,1800名教师完成专业培训,为孩子心灵成长撑起“保护伞”。
从普惠园到特教学校,从课堂改革到人才培育,繁昌教育以“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行动,诠释着“教育为民”的初心。如今,“繁昌教育”金名片的蓝图已然绘就,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上,繁昌正以昂扬姿态加速奔跑,用基础教育的“扎实根基”,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