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以“产业+科创”路径 实现芜湖“湾”道超车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A02版:建言资政 凝聚共识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汪潜

大江大河的湾区,往往涌动着无限的生命力。

2025年9月5日,芜湖市“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暨鸠兹科创湾推介会举行,标志着芜湖最大的科创平台——承载18个创新园区、总建筑面积595万平方米的鸠兹科创湾正式亮相。

从机器轰鸣、塔吊林立的施工状态,到绿意盎然的生态景观与现代化产业载体交相辉映,鸠兹科创湾核心园区之一的梦溪科创走廊进入整体运营新阶段。“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园,全新的定义,全新的姿态,全新的氛围。”市政协委员、芜湖市华侨皮鞋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奚秀珍亲眼见证园区建设的过程。

园区尚在建设中,奚秀珍已马不停蹄展开她的“探园之旅”。她多次前往梦溪科创走廊、凤鸣研创中心、湾谷科技园等园区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真实需求,探求创新格局背后蕴藏的“芜湖力量”。

在调研中,奚秀珍了解到18个园区中已有13个园区投入运营,300余家科创企业在此安营扎寨。其中,梦溪科创走廊已签约项目32个;凤鸣研创中心,以奇瑞开阳实验室为龙头,拟入驻27个研发中心……这引发奚秀珍的思考:鸠兹科创湾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区域实现“湾”道超车?她从“解题人”的角度出发,在委员建议中书写答案。

首批签约入驻梦溪科创走廊的企业,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航空(低空经济)、机器人与工业互联网、数字创意等前沿科技领域。“这些企业与园区定位,乃至芜湖的发展高度契合。”基于此,奚秀珍在建议中提到,鸠兹科创湾要聚焦优势产业,形成标签化认知;积极构建“热带雨林式”生态,围绕产业链布局,走“产业+科创”路径。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学习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的过程,也是认知不断清晰的过程。”奚秀珍将芜湖与合肥的创新分工作对比,“芜湖有很鲜明的产业优势,以奇瑞、海螺等本土龙头企业带动,链主及上下游企业蓄势赋能,融通创新,这与合肥以中科大等大院大所为代表的‘科创+产业’有所不同。”在她看来,各有侧重、错位发展,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有芜湖特色的品牌”。

点燃从“0到1”、从“1到100”的发展引擎,也离不开创新人才和宜居环境。奚秀珍在建议中提到,要构建“15分钟宜居生活圈”,打破“重产业、轻生活”的传统模式,在园区同步规划人才公寓、国际酒店、文体中心等配套设施,实现“工作在园区、生活在景区”的美好体验,并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充分发挥“紫云英人才计划”的引导作用,构建集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技能人才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致力于打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现代化科创社区。

作为一名制造业立身的企业家,奚秀珍深知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痛点,建议中,她提到“政策精准投放,突出比较优势”。在签约入驻园区的企业名单中,奚秀珍发现,其中不乏科创型初创企业,“这些企业往往轻资产、重研发,传统的信贷模式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在芜湖市已设立的30亿元科创母基金和100亿元并购基金群基础上,奚秀珍给出诸多细化建议,比如“设立重点支持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化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对引进的顶尖人才团队,给予对口金融支持”……

在提及“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后,奚秀珍在建议中还提到“创新链”。在她看来,有别于传统工业园区的鸠兹科创湾,也是芜湖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样板。“数智化未来已来,建议构建‘鸠兹科创湾智慧管理平台’,实时监测企业入驻率、人才结构、产业关联度等关键指标,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动态调整招商策略和政策支持方向,实现鸠兹科创湾向‘新’而生。”

立体呈现建筑群全貌、输入需求即可瞬间匹配场地、一键生成租金报表……站在梦溪科创走廊宜企创综合服务中心的大屏幕前,堪称“园区智慧大脑”的3D可视化平台令深耕商界多年的奚秀珍感触颇深。“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鸠兹科创湾,虽与我从事的传统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但我坚信未来的鸠兹科创湾,不仅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有蓬勃发展的科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