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加速跑 产业进阶提“智”效
日期:09-26
□记者 王磊
在芜湖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压缩机装配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每25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压缩机顺利下线。这条集成机电、信息、影像与网络技术于一体的智能产线,实现了21道工序的全程自动化作业。
“之前生产一台压缩机需要45秒,现在只要25秒,日人均产出从25台提升至44台,”公司制造部部长季青介绍说,“自动化极大减少了人为不可控因素,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作为上海海立集团在芜湖布局的先进制造基地,该企业以上海研发、芜湖生产的协同模式,成功开发出同排量下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压缩机产品,迅速成为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头部车企的核心供应商。公司副总经理徐升告诉记者:“通过数字化产线升级,产品合格率提高至99%,产能利用率预计年底达饱和状态。”
近年来,芜湖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引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一批本土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推动“芜湖制造”向“芜湖智造”转身。
在芜湖扎根近二十年的宏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同样驶入数字化升级“快车道”。该公司投资5.88亿元建设汽车电子智能工厂,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宏景电子产品已覆盖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和国内主流车企。“新工厂全面引入智能化、自动化与AI技术,未来三至五年营收有望从十几亿元跃升至近五十亿元,推动企业跻身全国前五。”宏景电子公司董事长蔡斯瀛说。(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