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承孝安)“感谢法官,不仅帮我们要回了抚养费,还解开了积压十年的心结,孩子终于能和他爸爸好好沟通了。”近日,在经开区法院执行法官的调解下,一起横跨十年的抚养费纠纷画上圆满句号,申请执行人李女士握着法官的手再三致谢,曾经因矛盾断裂的父子亲情,在司法温情的浇灌下得到了修复。
2015年,李女士与张先生因感情破裂办理离婚,法院判决儿子小宇(化名)由李女士抚养,张先生每月支付抚养费。可离婚后,张先生为谋生计远赴外地,与李女士断了联系,抚养费也随之“断供”。十年间,拖欠的抚养费累计达数万元,李女士独自抚养孩子压力渐增,多次尝试联系张先生无果后,于今年向经开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官并未急于采取查封、冻结等强制措施。“简单执行只能拿到钱,却解不开心结,甚至会让父子关系更僵。”执行法官秉持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核心要义,奔赴张先生的老家江苏仪征调查核实情况。法官了解到,他多年未履行义务的缘由并非恶意拖欠,而是常年在外务工收入微薄,加之离婚时财产分割与债务问题未彻底厘清,心中存有疑虑,才迟迟未支付抚养费,但他始终牵挂着儿子的成长。
调解中,法官既向张先生明确法律底线,也引导李女士换位思考,理解张先生在外打拼的不易,并协助梳理十年前的财产与债务纠纷。“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别让矛盾耽误了父子情。”法官的话戳中了双方的软肋。最终,双方当场签订执行和解协议,不仅了却了抚养费的“旧账”,也结清了财产分割的“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