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刊物
1937年12月,中共闽中工委动员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出面,在涵江霞徐新宫成立时事研究会。该会以由会员自筹经费出版的《时论》旬刊为载体,宣传全民族抗日救国的主张。同年12月15日,莆田第一份抗日救亡报刊《时论》正式出版。此后,刊物改名为《抗敌知识》《永生》《总动员》。这四种刊物在莆田乃至闽中产生重要影响,团结了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宣传鼓动活动中。
▲组织农会
1938年夏,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派一批党员参加国民党政府举办的农会干部训练班,结业后利用国民党组织农会的有利时机,在平原、沿海、山区建立了8个农会,基本掌握了莆田县基层农会的权力。这些农会一面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一面以农会名义同地主作斗争,实行减租减息,为莆田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提供了群众基础。
▲开展征募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莆田、仙游相继成立了由国民党县党部控制的“莆田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和“仙游各界反帝筹备委员会”,组织开展征募钱物支援前线、救济难民等活动。1941年,莆田县开展“一元献机运动”,提出国民每人捐款一元购买飞机抗日。全县人民踊跃捐献,共募捐购机款60多万元。
▲戏剧巡演
抗战爆发后不久,莆田县成立“戏剧改良委员会”,发动全县几十个民间剧团普遍上演抗日改良剧(即现代剧)。仙游文化界进步人士也于1937年11月成立了仙游抗日剧社,巡回演出的足迹遍及全县的各个乡镇和主要村庄。1941年,仙游又成立了“闽纵战地服务团”,通过演出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戏剧,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慰问演出历时4个月,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战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