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又是一秋桂花香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A07版:南陵·戴公山       上一篇    下一篇

汪保平

“哇塞,好香啊!是桂花开了。”在清晨的梦呓中,我看到桂花一夜之间开了。我拉开窗帘,眨巴眨巴眼睛,朝窗外的桂花树上瞅去,只见小小的花朵,灿若繁星点点,缀满了枝头。一阵阵清香飘窗入室,或浓或淡,沁人心脾。

仲秋时节,荷花已零落成泥,东篱下的菊花尚未绽放笑靥,幸好桂花开了,小院是香,临窗是香,这氤氲于空气中的芳香,仿佛从天外飘来。秋之香,莫能如桂。

桂花为木犀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在中国有25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古时也叫木樨花。自古民间皆视桂花为祥瑞之兆,古代凡中榜登科或仕途得志,皆被称为“折桂”,对获得殊荣者则誉为拥有“桂冠”,“桂”又谐音“贵”,富贵祥和之寓意。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桂花就作为私家园林的景观开始栽种了。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自古以来,桂花就与月有关。唐朝白居易《东城桂》诗中咏道:“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眼前的桂,天上的月,激发了诗人无尽的想象与灵感,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篇。“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南山上的桂花树常年绿叶垂阴,短暂的荣耀不如长久的芬芳,桂花如此,人亦如此。借桂花言物托志,表达了诗人李白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我喜爱桂花,不在于它的颜值,而在于它那淡雅的清香。桂花盛开的时候,往往未见其树,便可闻其香。那清可涤尘、浓可远溢的花香已经深深浸润了我,并漫延生活的角角落落。小时候,我最早瞧见桂花是在母亲的梳妆台上,又在母亲手工制作的桂花炒米糖中品味到了母爱的伟大与桂花的芬芳。

我家原本没有桂花树,是一次在外婆家玩的时候,我看到她家菜园里有一棵绿意葱茏的桂花树,便拽着父亲的衣角,非要他压枝了一棵,次年移栽到我家灶屋东侧的菜园里。这棵小小的桂花树沐浴阳光雨露,历经风雨彩虹,陪伴我一起成长。

经年以后,这棵桂花树开花了,初次开的花很少,母亲拨开叶片指给我看。桂花虽然很香,但低调谦逊,从不张扬。小小的花瓣,嫩嫩的、肉肉的,形如小匙,四片娇柔的花瓣呈十字形排列,簇拥着花蕊。米粒大小的花朵依偎在层层叠叠的青枝绿叶之间,显得几分娇柔,几分羞涩。母亲告诉我:“这花色浅黄偏白,是棵银桂。”

随着桂花树逐渐长大,开的花也越来越多了。到花期临近尾声时,母亲拿来一床干净的被单,叫我们牵着被单角在树下兜着。父亲爬上桂花树用力摇晃枝丫,桂花像下雪一样飘落下来,弄得我们满身都是。一番操作之后,剔除树叶等杂质,把干净的桂花阴干,母亲将它装入玻璃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白糖,盖好瓶盖,密封储存。等到腊月取出,用来制作炒米糖,又甜又香的桂花炒米糖成了我们全家人舌尖上的美味。桂花不仅能做桂花糕、桂花藕粉、桂花汤圆、桂花蜜、桂花酒、桂花茶等食品和饮品,还可以用来制作香水、香薰、香皂等。

时过境迁,老家的那棵银桂早已成为历史,母亲推开菜园门的背影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永远翻不过去的那一页。

成家以后,我住进校园里的一套平房中。虽然房子面积不大,但最令我满意的是门前有个小院子,院内有口水井和一棵不大的桂花树。入住那年秋天,桂花开了,黄灿灿的,香喷喷的,是棵金桂。那些日子里,每天下班回来,我都喜欢拿一把小木椅坐在桂花树下,闻着桂花的清香,捧着书给儿子讲故事,好不惬意。我家住在学校后门口,进进出出的师生无不赞叹桂花的馨香。

桂花繁殖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压枝,而我家院中这棵桂花树的周边都是水泥地,只能用空中压枝。到了春季,我选择合适的枝条,用刀片剥去一圈约2厘米宽的环状树皮,露出枝条的木质部,然后用湿润的腐殖土将切口处包裹成土球,外面用塑料薄膜包扎好,再用牙签扎几个透气孔,大约一个月左右,土球中就能看到桂花树长出的细根了。若是有人想栽,我连同土球一起取下,无偿分享给别人。

平房拆迁时,院内这棵金桂移栽到教学楼后面的绿化带中,每当桂花盛开时节,香飘整个校园。

拆迁后,我家搬进小镇临街的一套楼房中,当时门前花坛还没有统一规划,我曾栽过香樟树、枸骨树、红枫树,由于种种原因,持续的时间都不长。后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绿化部门栽了一棵桂花树,竟然还是开橘红色花的丹桂,让我欣喜不已,这也许是我与桂花之间注定一生“香”伴的不解之缘吧!

桂花不以姿色取胜,而以馥郁润泽。秋天是桂花的季节,在潇洒的诗行里,品味人间的烟火与岁月的芬芳。你是醉了秋,还是贪了酒?怎可这般诗意,又这般情深?问君几度秋意浓,又是一秋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