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小格里森林公园的晨雾,洒在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小格口组那座正在焕新的老宅屋顶时,26岁的程成正蹲在院子里调试相机角度。镜头里,新铺的草皮映衬着樟树的浓荫,秋千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这里,即将成为烟墩镇第一家村咖的后院。这个紧靠小格里森林公园的空间,是这位美术专业大学毕业生用画笔之外的方式,描绘家乡新图景的起点。
从沪上咖啡到乡野村咖:
一次蓄谋已久的回归
“在上海每天通勤的地铁上,我总会想起老家院子里的桂花香。”程成的创业灵感,藏在都市与乡野的强烈对比里。2022年从美术专业毕业后,他曾在上海一家咖啡宠物店工作,不仅学会了花式咖啡制作技艺,更见证了“宠物+咖啡”模式如何俘获都市人的芳心。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与对家乡的思念,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能把这种休闲体验,搬到山清水秀的老家去?”
随后几年,这个念头渐渐变得清晰。节假日期间,程成发现村里的停车场常常爆满,尤其是每年的霭里丰收节和小年活动总会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小格里森林公园也成为游客们必打卡的地方。这座被誉为“安徽香格里拉”的秘境,正以其北纬31度罕见的原始次生林、每立方厘米26000个的负氧离子含量,吸引着越来越多逃离都市喧嚣的游客。“周边农家乐和民宿订单火热,但能坐下来喝杯咖啡的地方,居然一家都没有。”职业敏感让程成立刻意识到,这里藏着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开一家咖啡店的想法,也在那时悄然在他心中成形。
老宅的重生:
用画笔与咖啡杯丈量乡愁
将自家宅基地改造成咖啡店的决定,最初在家中掀起波澜。“放着上海大城市的工作不干,回来修老房子?”父母的质疑代表了乡亲们的普遍看法。为了说服家人,程成制作了一本厚厚的创业计划书,附上他实地考察上海、南陵周边及本地咖啡店的照片。当他带着父母体验过南陵村咖的热闹后,母亲终于松口:“你想干,家里就支持你。”
今年6月,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作为项目总设计师,程成将美术专业的审美融入每一个细节:保留老宅原有的房屋架构和木质梁柱,搭配他亲手设计的主题颜色;门窗选用深咖啡色木质材料,门把手和窗户开关保留传统样式;后院里保留了几棵桂花树、香樟树以及那棵陪伴他从小长大的板栗树。“坐在里屋这扇窗户边,就能看到院子里的景色,稍微抬头甚至还能看到树上挂的板栗。”程成笑着说,300多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加200多平方米的庭院,每个角落都凝结着他的巧思。
目前硬装已全部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收尾工作,预计9月中旬试营业,10月1日正式开业。程成特意将吧台设计在大落地窗边,左边就是窗前的美景。“客人坐在这里,能看到我做咖啡的全过程,抬头就是青山和满眼绿意。”他边说边启动咖啡机,磨咖啡豆的嗡鸣与窗外的鸟鸣形成奇妙的“和弦”。“做咖啡和画画很像,都讲究手感和创意。”程成说着开始演示咖啡拉花的过程。当他倾斜咖啡杯,奶缸随着手腕转动,白色的奶泡在深褐色的咖啡液上晕染开来,随着不断地调整,远山的轮廓浮现,一幅“小格里山居图”跃然杯上。“这是我设计的拉花,每个细节都藏着家乡的轮廓。”程成举起咖啡杯,阳光透过杯壁,让这幅微型画作更显灵动。院子里新铺的草皮上,秋千架已经装好,下一步将增设露营设施和教授孩子们绘画的区域。“游客坐在院子里喝咖啡,抬头能看见山景,后面还计划在这里教授孩子们绘画课程。”程成描述的场景,正在从图纸变成现实。
同心筑梦:
绿水青山间的创业沃土
在程成边建边拍的抖音和视频号里,网友们纷纷留言:“下次去一定尝尝你的咖啡”“期待打卡”。“从项目立项到现在,政府给了我很多帮助。”程成细数着:村委会很快帮他申请批复了宅基地的施工许可文件,烟墩镇政府主动帮他对接媒体资源,规划了入口处的景观瀑布,还帮他修建了路边的停车位。
这份支持背后,是烟墩镇推动农文旅融合的战略布局。烟墩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小格口组今年正在打造和美乡村,这个村咖恰好填补了区域文旅消费的空白。“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来得多,更要让他们留得住、消费得舒心。”
据了解,目前项目已投入30多万元,除了基础装修,还包括专业咖啡设备和宠物引进预算。“计划引进宠物,源于我在上海积累的宠物互动经验。” 程成透露,未来还将开发融合本地农产品的特色饮品,让咖啡里飘出“乡愁的味道”。
当年轻人带着新理念回到家乡,当古老村落遇见现代消费,绿水青山间正在生长出无限可能。“为什么选择回乡创业?”面对这个问题,程成站在即将完工的咖啡店门口,远眺小格里森林公园说:“以前总觉得要去大城市才能实现价值,现在发现,守着这片绿水青山,照样能画出精彩人生。”
董书君 桑惠 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