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芜湖日报

芜湖“长”出“破局者”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A04版:经济·视觉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付君兰 柯静 陶雨晴

主驱逆变器被誉为“电动汽车的心脏”,负责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驱动电动引擎的交流电,相当于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其核心组件,是一个能控制开关、强弱,功能类似“水龙头”的半导体器件。

相较于以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耐高压、高温,能承载更大功率,占用空间更小,在高频环境下性能更为出色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SiC)成为这个“水龙头”的最优选择,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在其产品中应用。

虽然应用前景广阔,但很长时间,电动汽车碳化硅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被欧美大厂早早布局抢占。在奋起直追的国内半导体厂商中,生长于芜湖的长飞先进半导体,以年产42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产能,成为新的“破局者”。

碳化硅上车

长飞先进进入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源于2022年,研发方向瞄准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功率器件。

碳化硅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的黄金材料”。它最主要的特性,是能在高压、高温、高频率的功率转换场景中稳定工作。因此,除了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储能、电力电网等大电流领域,近年来更是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新宠”,成为全球争相竞逐的产业新赛道。

据报道,在主驱逆变器中,碳化硅制成的半导体器件不仅可以使主驱重量减轻40%、体积减少30%、功率密度提升25%,还能使能量转换效率提升10%并降低电池成本。

“目前,平均4—5辆车就需要一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而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已突破1300万辆,可以预见,碳化硅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巨大的蓝海。”长飞先进芜湖晶圆厂总经理孙接华介绍,目前长飞先进积极推进碳化硅上车,已建成芜湖和武汉两个基地,可年产42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其中武汉基地为目前国内产能前列的碳化硅半导体基地,将有力推动我国第三代半导体跨越发展。

小步快跑

“虽然国际巨头在技术积累上领先国内厂商5—10年时间,但通过我们在过去3年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的部分产品已具备与全球一流比肩的能力。”孙接华感慨地说。

追赶的路上,长飞先进的节奏是“小步快跑”,即在短时间内进行产品快速迭代升级。据其介绍,从2023年底长飞先进推出首款自研产品以来,按照“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的理念,短短两年间,已迭代到第4代产品。

“代与代之间,并不是瞄准最先进的技术,而是一点点进步,让先进技艺最大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孙接华表示,国内半导体企业虽起步落后,但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从纸面数据来看,长飞先进的一两款产品可以跟世界先进产品的指标相媲美,甚至实际工况下,一些产品的温升损耗差还领先竞争对手。”

在国内半导体企业普遍缺乏的车规验证方面,长飞先进也于今年初迎来突破性进展:通过了被誉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黄金标准”——国际汽车行业质量管理标准IATF16949认证,以及器件进入汽车市场的“准入证”——ACE-Q101车规认证,标志着长飞先进在汽车电子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目前,国内主驱逆变器的核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在练好自身内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上下游产业能加强合作,齐心协力发展国产半导体产业。”孙接华说。

芜湖的优势

为什么在芜湖能快速崛起像长飞先进这样的半导体“潜力股”?孙接华总结了三点:

首先是人才优势。在芜湖基地,长飞先进引进了众多国际一线大厂核心技术人才。这群训练有素、配合默契、人均拥有15年以上芯片制造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多年来扎根芜湖,搭建起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条,为中国在第三代半导体赛道弯道超车提供智力支撑。

其次是资本的耐心陪跑。2023年,长飞先进完成了38亿元A轮融资,是国内第三代半导体最大规模融资。充裕的资金为研发创新和产能升级注入强劲底气,长飞先进不仅打造了从工业级到车规级的SiCSBD、MOSFET全系列产品矩阵,还建成碳化硅行业第一家全自动化天车搬运工厂(Auto3),先后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

第三是芜湖一流的发展环境。“从上游设计到下游应用,芜湖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搭建起了成熟的产业链。”据悉,芜湖已基本形成了以长飞先进、芯塔电子、瑞迪微电子、西电芜湖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涵盖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应用模组及销售等方面的全产业链条,成为安徽省第三代半导体重要的创新高地和生产基地。“芜湖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企业发展,各种实打实的举措和全方位的支持,让我们对在芜湖扎根深耕、发展壮大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与无限的期待。”孙接华说。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